【#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文档大全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XX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二、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XX)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高二语文必修一重要知识点.doc正在阅读:
高二语文必修一重要知识点03-19
2020年四川雅安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3月15日开通12-07
税务师考试试题《税法二》每日一练:应收印花税(03.06)10-18
5.12护士节简短祝福贺词10-10
初二议论文作文:人生需要诚信12-29
[小学二年级描写冬天的古诗有哪些]小学二年级关于冬天的课外古诗摘抄12-29
申请西班牙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申请西班牙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03-28
2022年青海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已公布】08-03
未来的房子作文500字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