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新经济政策;苏维埃社会主义;集体化;新宪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生产积极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C 解析: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新 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认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
2、D 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调动了人民的积极 性,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A 解析: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 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的过渡。
4、C 解析:列宁1924年去世,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
5、C 解析:苏联的成立时间是1922年。
6、D 解析: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 4 个加盟共和国。
7、D 解析: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8、A 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9、C 解析: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10、B 解析: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与农业、轻工业比重失调。
11、B 解析: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交完粮食税后,余粮自己支配,生产积极性提高。
12、D 解析: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工业化。
13、C 解析:从食品店只卖肉而不卖牛奶可看出其体制的僵化,同时也说明苏联物资缺乏。
14、C 解析: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15、B 解析: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
16、问题一:开展工业革命(或: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问题二:美国、德国。
问题三: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问题四: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或:工业水平落后)。制定和实行了“一五”计划,集中 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问题五:实现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发展工业;从国情出发,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等等。
17、问题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征集制)。实施新经济政策。
问题二: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问题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问题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等。
【拓展与研究】
问题一:苏联。
问题二:1949~1952年,我国忙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无暇开展五年计划。 1963~1965年,为“大跃进”后国民经济恢复调整时期,五年计划推迟。
问题三:略。
正在阅读:
九年级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下册答案10-26
2020必备精选高考作文题目及精彩范文02-24
宿舍管理工作个人年度总结800字5篇08-03
大好河山作文600字01-27
军转干部年度工作总结模板08-10
2022江苏苏州银行零售银行总部客户服务中心招聘启事11-10
四年级我得到了表扬450字作文10篇10-27
西班牙留学语言等级考试概况06-18
一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模板09-30
小学教师节作文450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