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 导语】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马上就是小满了,关于小满的作文怎么写?一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满的作文范文,欢迎您的借阅。
篇一: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小满一到,天地间的阳光开始变得充足,雨水逐渐丰盈,麦粒开始灌浆饱满,石榴花开,蚕结新茧桑葚熟。这就是小满,一切正慢慢开始,尚未大满,却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淡淡的满足。
我曾经疑惑,这大自然的“小满”折射进生活中会变成什么模样?是出门恰逢晴天的喜悦,是食堂排队偶遇奶黄包的惊喜,是“周爽”后胡老师极其“吝啬”而又含蓄的表扬……总之,那一刻,小小的充实和淡淡的满足会充盈我的“小世界”。
阳光充足,但尚未焦灼;雨水丰盈,但尚未泛滥。生活中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也不过如此吧?这让我想到了劳技课上制作投石车的美妙经历。可能是因为我们小组四人是首次合作,又或许是因为原始的设计方案不够成熟,在费尽全力完成投石车的骨架之后,我们对于它的动力系统一筹莫展。整整六节课,小组四人轮番上阵,经历了一次次头脑风暴,经历了一系列的钻孔、切割、填补、加固后,我们的投射记录也不到一米,而此时,可怜的投石车却已“千疮百孔”。
走投无路之际,大家只能撤了动力支撑——橡皮筋,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卷土重来。为此,我作为团队里的女生,愣是硬着头皮指导三位男生橡皮筋花式打结法,将皮筋进行重新构造,但新的问题似乎也接踵而至:单一的皮筋无法提供适量且稳定的动力,我们急需一种可与皮筋固定的硬材料——铁丝。太棒了,就是它!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让我拾起了桌上闲置的两把铁钳,将两段铁丝绕成环扣,再与皮筋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又一次试射,沙包竟突破了一米的弹射范围,这简直就是奇迹啊!小小的结构改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那一刻,我们四个“菜鸟”终于燃起了希望和勇气,虽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风光,但也暗暗窃喜了一把!哈哈,小确幸、小满足说的就是此番感受吧。
我不知道小满这一节气究竟因何而来,也不知道古人为何把它称之为“小满”。但我遥想,古人定是在农耕劳作之时,在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之际,如我们一般,有了即将收获但尚未成熟的小确幸;有了满怀期盼、生气盎然的小惊喜。
篇二:
节气的轮回,也像岁月的流逝一样,这不,刚走过立夏的第十五天,小满就到了。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意味着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田野间苦菜欢长,麦秋可以上场了。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宋诗里歌咏小满节气的诗句不少。如赵蕃的“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王之道的“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当数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最为。其中第二首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频频吹动野草,在随风摇曳的丛深草木间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麦田里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已长得肥肥壮壮的,可供蚕儿吃得饱饱的了。对于农家来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个丰收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知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却归隐得太晚了,本应趁着身体强健之时就隐退,可如今岁月蹉跎,自己也已老去。他的另一首五绝诗“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也是写小满的。
还有不少佳句赞颂小满,如“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说到养蚕,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日。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蚕丝需要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盛。故在小满节气中,吟咏蚕的诗句也不少。最早的《诗经·豳风·七月》中就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春天在田陌上采桑的情景。后来的诗人也有写蚕妇生活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写尽了蚕农的辛苦和凄凉生活。
同样的感受也反映在唐代蒋贻恭的《咏蚕》诗中:“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最为人熟知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后来这名句诗被用来比喻对爱情的坚贞。
篇三:
小满到了,温暖递进。一夜之间,北方缩短了与南方的距离,被风引领着渐次进入同一个季节。小麦籽粒饱满,走向成熟,麦芒划去人间的疾苦,直接指向幸福。
倒垂的柳枝,拂去了停留在水波里的清静,迎来了火红的杜鹃,笑意盈盈的牡丹,金银花、石竹、虞美人竞相开放。
五月,醉在花香酿造的酒里。
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望见秋天枝头丰硕的果实,于是,你自备雨水,充盈前后左右的田坎,好让秧苗在水中看清自己的倒影,看清自己是如何完成从青色到金黄的蜕变。
喜欢在土壤里种下些许小清新,让它们长出苦苦菜,虽味苦,却为躁动不安的人,安心、益气;为热毒攻心的人,清热,凉血,解毒。
于碧蓝的天空下,扯起一杆杆绿色的生命大旗,一边预防过于干燥的热风,一边抵御突如其来的雷雨、冰雹。
晴好的天气,你需要抓紧晾晒遇到阴天就会发生霉变的心情。
篇四:
初夏的小雨淅淅沥沥的飘了几天,雨过天晴,阳光又驮着小满来到人间。
小满,大麦、小麦等越冬作物灌浆已满,籽粒日渐饱满,即将成熟。小满者,物长于此,小得盈满也。
晨起走在郊外的小径,几天的小雨把小满淋得湿漉漉的,潮湿的空气中蕴含着农作物的清香。麦到小满日夜黄,看小麦青绿,大麦微黄,碗豆花枯,蚕豆结荚,看农家的田园生意盎然,丰收在望,便有一种邻家小女初长成的感觉,心里顿生一种美意。
小满,本是节气中的字眼,但我却怎么看怎么也有一种小富既安、小胜即喜、知足常乐的联想。二十四节气中没有大满,甚好。小满比大满更有盈盈之气,更让人意犹未尽。有那么一会儿,我在脑海里甚至闪过小满即小康的意念。保民生,谋福祉,奔小康,是现今各级政府的近期目标,也是我等草民的愿望。
何为小满?何为小康?一介星斗小民眼中的小满和小康,不外是有一份不悲不亢的工作,有一笔不多不少的收入,有一处随心随意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和和美美的家。过犹不及,平平淡淡才是真。谁说小满不是满?小乐不是乐?小康不是康呢?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之中。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我们想象中的大富大贵大喜大乐呢?也许小满离我们更近,小康跟我们的日子更为贴切。莫到琼楼层,高处不胜寒。节气中都没有大满,何况人生?与其想入非非和自寻烦恼,不如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就像此刻,于小满之日,安闲地徘徊在清新宁静的氤氲中,与阳光作伴,与清风为友,与天地同在,何等的自在和逍遥!
小满不是自满,不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小满是知足,是满足。小满也期待,期待大满;期待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年年有个好收成;期待诸事顺利、事业有成,工资年年长一点。相信许多个小满必会积累成大满。
野径静寂,没有人来这片麦田,但我能感觉到车流声。匆忙的,沉重的,急迫的。他们只是路过,从麦田后面的那条高速上飞快的路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目标。我不知道是不是叫小满或小康,但我猜想,他们中一定有人和过去的我一样,过着那个曾经叫生活的生活。
那个曾经叫生活的生活,是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生活。居然有个老外诗人说,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但那么些年来,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我就远远的看着别处的自己像看一个影子,有一种不能制止花瓣纷纷坠落的无能为力。凡事求好求大求全求精,但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生命总和季节擦肩,该结籽的时候扬花,该收获的时候播种。凉风起处,第一片秋叶坠落,归人还在异乡的途中
庆幸的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总算赶在生命的大雪之前,做了风雪夜归人。不啻于上帝赐给我半世的礼物。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多少个季节错过之后,我才明白,迷路正为看花开,看今日心底的一朵莲花小小满满的开了。
没有昔日的迷途,怎有今日的归返?归返之路,我既是桃花,又是人面,人面桃花两依然,已到白头莫悲切。
时值小满,我心中的天地却无限的深远。静默,像一柱沉香的自若,像一园幽草的安然。伫立,于无弦处听古琴,那高山的琴韵仍在;于无水处觅流水,那流水的知音可在?
哦小满!今日你是远方的远,近中的近,爱中的爱,满中的满。
篇五:
小满节气习俗。小满时节正式万物开始走向成熟的时节,同时也是农事活动即将要开始忙的时候。在这样重要的一个节气里少不了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小满节气的一些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满节气的习俗
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抢水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在小满时启动,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这一习俗流行于浙江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
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大家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面条加馒头
南京有句老谚语,“小满毒日头,面条加馒头”,就是说南京人的饮食习惯从小满开始转向减少米饭增加面食了。其实这个习俗挺有科学道理的。夏季暑热,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在饮食方面,细粮与粗粮要适当搭配吃。
大量出汗会损失不少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和大米相比,面粉中的蛋白质更高一些,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也比精白大米约高出一倍,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同时好消化吸收。南京的小满是一年里面食开始风行的季节。每天早晚用馒头、包子或盖浇面搭一下,一天忙下来暑气缓解,精力充沛。
篇六: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
适量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内热的排出。此外,切勿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尤其是橙汁,多喝会生热生痰,加重内热。冬瓜、苦瓜、丝瓜、芦笋、水芹、西红柿、西瓜、梨、香蕉等蔬果不但清热泻火,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
此外,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出现风湿病、脚气、痤疮、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疾病。
篇七: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华南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篇八:
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在此期间全国的麦区应该抓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对华北而言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之说,意思是说华北地区,冬小麦长到小满时,就进入成熟阶段,这时最怕干热风袭击。
此时,华北地区雨季未到,又处于干旱时,由于日射强烈,地面增温很快,当形成气温高达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每秒3-4米或大于3-4米的干热天气时,所刮的风就是干热风。干热风对开花到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加速作物的蒸发量,使作物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茎叶很快枯萎,因而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预防干热风,应尽量采用早熟品种,遇到于热风时要很快浇水,喷洒草木灰水,比例是1斤草木灰,对水5斤,每亩喷40-50斤。也有喷洒石油助长剂:助长剂1两,对水100斤,喷洒后能提高叶片含水量,增强保水能力,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呼吸强度,能防御干热风。此外,提前施氮肥,灌浆时控制使用氮肥,基肥里增加磷肥,都有利于小麦灌浆,对防御干热风有一定的效益。另外现在已经进入雷雨大风的的多发时段,各地应该时刻注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免上述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
篇九:
小满这天,我正在老家的地里浇麦子。麦子已经灌浆,岭上的已经开始泛黄。我掐了几穗,放在手里搓啊搓,麦芒扎在手心里,开始有些痛痒,禁不住两手的用力,麦芒和麦糠渐被搓碎,脱离了麦粒,双手捧着,放在嘴边轻轻一吹,麦芒与麦糠飘走,剩下绿绿的、绵软的、饱胀的麦粒,填进嘴里轻轻一嚼,汁浆流淌,满嘴清香。
如果身边有把柴火,把青麦放在火上一燎,麦芒烧掉,麦糠薰黑,里面的麦粒青中泛黄,放在手里或簸箕里一搓,去除麦糠,放进嘴里,细嚼慢咽,会有麦的清醇,汁的甜润,火的焦香,很是美味。
水在轻轻流淌,细细地滋润着麦下的土地,一个个的汽泡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水里露个脸儿,又倏地破灭了,就这样一个个地你拥我挤,你争我抢地顺着水流跳跃着,热闹着。麦子贪婪地汲取着这凉爽的滋润,瞬间来了精神,纷纷直起头来,噌噌地向上生长。水是用水泵抽出的井水,用胶皮水管漫山遍野地引过来,放在麦垅的地头上,任其流淌。水凉凉的、清清的、爽爽的,在这艳阳高照的夏日里,掬一捧放在脸上,那种透进骨子里的舒爽,令人神往。
家里的麦子三分多地,规则而狭长。家里一共三亩多地,是父母的。父母八十多岁了,身体状况很不好,几年前就动员他们转包给别人,可父亲就是不同意,只把岭上较远的两块给哥种,剩下的三分麦地,六分花生地要留着。收种的时候哥和外甥们齐上阵,半天工夫就忙完了。
父亲每天到地里转一转,松松土,拔拔草,一上午或一下午的时光也就磨完了。等到收了花生,父亲和母亲常常在堂屋门口的屋檐下剥花生,剥完的花生米除了自己留下点打油吃,剩下的就你一袋他一袋地分给在城里的我和外甥们啦。至于麦子,就留着碾糊涂面或换烧饼馒头吃。
麦子很快就浇完了,我和哥蹲在地头上抽烟,说些家长里短的话。二子两口子去了北京干装修,把地和孩子都留给了咱叔婶。小伟家带着孩子进城做生意,孩子花钱进了城郊的小学校,花生到现在没种上,地一直荒着,辣辣蒿、蓟蓟芽之类的野草长满了地。
现在村里人都不待见土地了,种麦子又麻烦,又劳累,很少有人愿意再种。能浇上水的好地块也都栽上了杨树,省事,基本上不用侍候它,过上个七、八年也就能伐掉卖钱了。哥说,咱爹的这块麦地多象这到处是荒草,到处是闲地的田野上的一片独特的风景呀!我说,在这小满的节气里,再也看不到麦浪翻滚,看不到磨镰霍霍的景象啦。
舍不得地的也就是咱爹这辈人啦!哥说,也难怪,咱爹从七、八岁开始就赶牛犁地,解放后跟着生产队在地里劳累了半辈子。八O年起,终于分得了自己的自留地,可缴公粮,缴三提五统的,一年到头的也剩不下什么,加上咱姊妹几个相继结婚成家,花销大,没指望。
娘没黑没白地喂猪羊、养鸡鸭,爹不让自留地里长一棵杂草,见到一棵荒苗赶紧补上,不舍得丢掉一寸地,哪怕是田间地头,哪怕是坝顶沟底。在山后的那个石坑里,废了多大劲,出了多少汗,把大到上千斤,小到鸡蛋般的石头一一清走,开出那块分把大的荒地,一种就是十多年,给咱家收获了多少土豆、地瓜,多少荞麦、棉花?哥说着说着哽咽了,我也抹起了溢出眼眶的眼泪来。
摁灭了烟头,点燃第二颗烟的时候,哥说,你大顺哥春上的时候说没就没了,正在地里用薄膜种甜瓜呢,说不行就不行啦,才四十六岁吧!金岭他爹得了肝上的坏病,从查出来到走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五十二啦,比我还小一岁呢,属小龙的。二洪家的群子不听话,初中没上完,就跑到青岛去打工,四、五年了也没挣到钱,谈了个对象是河南的,三天两头地问二洪要钱,最后也没成,耽误得这么大年龄了,恐怕媳妇是不好说下了。
哥就这样恕恕叨叨地说着,我看着不远处蹦蹦跳跳,边玩耍、边觅食的几只麻雀,问哥,都小满了,怎么听不到布谷鸟的叫声呢?哥说,这几年就很少有布谷鸟飞来了。好好的麦地都栽上了杨树,麦子少了,布谷鸟也不来了。甚至野兔、青蛙、蛇什么的,也很少见了。就是这些以前一年到头成群飞舞的比地里的坷垃都多的麻雀,现在也只是三、五一群,稀稀拉拉地不多了。
以前沟边地头到处都是,鱼虾伸手就抓的水沟和水坑,也都被慢慢地填平了。现在漫山遍野的,那里还看得到水沟和水坑?就连以前年年夏天发大水,一年到头不断流的南沙河,也是四、五年没见洪水啦,沙子被村里卖光了,深坑成了垃圾场。倒是知了龟,也许是地里栽杨树的多了,要比以前多得多。每当夏至一过,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就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摸知了龟,有的一晚上能摸上一、二百个,第二天一早一毛五一个卖给前来收购的人,一个夏天能得不少钱呢!
我没有仔细地想过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减少,更没有想过有一天它们会不会消失。就象我小时候熟悉的布谷鸟,在这小满的节气里,本该是“布谷布谷”的日夜鸣唱的,现在在这山野麦地旁却听不到任何的声响,因此心里总象少了些什么似的,象翻山越岭地去见老朋友,老朋友却不告而别地远走了。也象久等该来没来的老同学,心里总是失落落的。
知名作家孙继泉先生在他那篇的《小麦日记》里写道:“布谷是与北方的麦子有血亲的一种鸟。每到麦子泛黄时节,它就准时飞来了。布谷叫起来,像鼓点似的,急急切切,不舍昼夜。小麦是在布谷的叫声中成熟的。人们在布谷声中割麦扬场,吃散发着新麦醇香的馍,在树下的荫凉里打瞌睡。布谷是人们夏日生活的背景音乐。在这样的背景中,人们活干得下劲,汗出得舒畅,呼噜打得均匀,梦做得甜美。”
孙先生在《归来吧,布谷》一文里说:好几次到麦地里去,看到空中飞翔的喜鹊,心想布谷该来了。要是布谷在空中飞,一路飞一路叫“布谷——布谷——布谷布谷。”该多么好!
十年前,孙先生在写《小麦日记》的时候,到麦地里去了很多次,孙先生说:“曾经连续三年,我都是在5月8日这一天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后来,我留意了一下,有时候是9日,也有时候是10日,最迟13日。”可是,今天已是5月20日,小满节气,正该布谷鸟欢唱的时候,怎么不见布谷的影子呢?
布谷鸟是从哪里来的,麦收之后,它又会去哪里呢?这神奇的鸟儿,就象这小满节气一样,该哪天来就哪天来,该哪天走就哪天走,多少年了,一点也不耽搁的!只是现在小满到了,布谷鸟却失约不来了。是怨这老朋友爽约,还是怪人们不珍惜土地,不好好种粮呢!
我不知道,哥也不知道,当我们接上最后两颗烟的时候,哥说,走吧!于是,我们站起,拍拍身上的麦芒和草屑,向村里走去。身后,是父亲坚持留下来的那片窄窄的、孤单的麦地。麦地的不远处,那片荒芜的土地上,蒺藜秧、野地黄、扫帚草正在疯长。几只麻雀站在小树般高的野苋菜上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并不停地四处张望,不知它们在盼望着什么,还是在寻找着什么。
篇十:
“小满食苦菜”。苦菜三月生,六月开花,如小小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若是不小心碰断了它的茎,立即就会流出白的乳汁,自然,味道是苦的。有的孩子,喜欢去捣野蜂的窝玩,被鳌了,要赶紧用这苦汁涂。
苦菜的叶子像锯齿,吃在嘴里,苦中带涩。
不过再苦,小满之日是必要吃的。吃也不能耍滑头,若是在苦菜里拌了蜜吃,会得一种奇怪的病。如果吃惯了,苦菜也是一盘好菜。
李时珍说久食能“安心益气”。也有醉汉用它醒酒。戏台上的王宝钏,住在寒窑里18年,靠吃苦菜才活下来,终于等到了薛仁贵。
但也有人坚持不吃苦菜。“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首阳山有很多苦菜,可是隐居在这里的伯夷、叔齐,还是活活饿死了。他们为了明志,不食周粟,只肯吃薇啊、苦菜啊这些野菜。后来,有个刻薄的女子碰到他们,嘲笑说,你们立志不吃周朝的谷物,这薇啊什么的,不也是周朝的植物么!这两人没法,只好绝食。屈原也不喜欢苦菜,他在《九思·伤时》里感慨地说,苦菜长得倒是茂密,香草衡芷却很凋零。在他看来,香草是“君子”,苦菜是“俗人”。
可就这样一个“俗人”,竟充当了一段浪漫爱情的“红娘”。周穆王西征,在会见西王母之前,为了示好,停止了一路的耀武扬威,“于是休猎,于是食苦”。
用苦菜赢得爱情,这恐怕算是空前绝后了。这位酷爱游猎的穆天子,姓姬名满,不知“小满食苦”的风俗与他有无干系。
我比较相信,小满吃苦菜,是预示着农人即将开始辛苦劳作。“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先吃顿苦菜,下面的苦就能挨了。“小满动三车”。从这天开始,“丝车、‘油车、水车”都要忙碌起来。蚕妇把老蚕结的茧,丢到锅里去煮,抽丝剥茧,日夜不停。“蚕过小满则无丝”。丝车是一种脚踏的木床,不过如今欲知晓它的模样,只有去看南宋楼铸的《耕织图》了。而油车,在某些偏僻山区的岩洞里,也许还有些许遗迹。沈从文先生倒是亲眼见过,他说:打油人,赤着膊,腰边围了小豹之类的兽皮,挽着小小的发髻,手扶了那根长长的悬空的糙,唱着简单而悠长的歌,旬的撒了手,尽油褪打了过去。
缫丝、打油,毕竟是补贴家用,而地里禾苗的长势,却是一家人吃饭的根本。所以,架了水车车水,是大事。
小满之日,要祭水车神。水车神是白龙。大人们说这条白龙是一位缪氏夫人所生,山顶上还立着龙母庙,白龙每年都回来省亲。龙来了,自然会带着雷雨,也就不用车水了。祭祀它,大概是想让它多回家看看。
孩子们却宁愿相信这条小白龙,就是那个驮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龙王三太子。不管怎样,小满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热闹起来。人们打着火把,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上,摆上鱼肉、香烛还有一碗白水,磕头拜祭。
完了,把这碗里的水,一定要泼在自家的地里。水车边上,人们吃着麦糕、麦饼,只等年老的族长一声锣响。
锣响了,人们就如飞地踩动水车,整齐的号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条条小白龙,从河里,经过水车,向各家的地里飞奔而去。
然而踏水车是最辛苦的,“车轴欲折心摇摇,脚跟皲裂皮肤焦。·堤水如汗汗如雨,中田依旧成搞土”。
对于这苦,农人是不抱怨的,甚至不会去追求一个十分圆满的结局。“小满”的意思是,万物生长稍得盈满,还没有全满。“小满”之后,没有节气叫做“大满”,不需要。最老的史书《尚书》里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易经》里说:“天道亏盈而益谦。”都是这个意思,太满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