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是行尸走肉的成语故事-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行尸走肉

时间:2022-03-30 04:09: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行尸走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íng shī zǒu ròu,是指走动的尸体,活动的肉体,犹如活死人。比喻只有人的形体,不具备人最基本的感觉。也指没有生活理想,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出自晋·王嘉《拾遗记》。以下“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行尸走肉”由©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行尸走肉


  任末,字叔本,蜀郡新繁(今属成都市新都县)人,东汉时期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与当时学者景鸾(字汉伯)等去都城洛阳游学。他通晓“五经”,对西汉齐郡人辕固生所传《诗经》特别有研究,在洛阳教授生徒达十余年,其一生事迹感人至深。


  任末十四岁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险阻到处求学。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做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杆、篙草取亮。他刻苦读书,到了晚年仍坚持不懈。每有心得,便写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能有所成就呢?”


  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他的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车(古时一种独轮小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古代风俗,人死于异乡,如果不能归葬在祖坟,对死者和死者家属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风雨无阻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一种十分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在当时传为美谈。


  后来,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没有去。不久,他的老师去世,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不料死在奔丧途中。临终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侄儿任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前,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那么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就不会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就满足了。”


  任末爱友尊师的风范,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晋文学家王嘉所着《拾遗记》是这样记载的:任末一生,除非圣人的书,其他一律不看。他临去世时,告诫弟子们说:“好学不倦的人,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一样;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罢了!”“行尸走肉”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拾遗记》





  【求解驿站】比喻庸碌无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能走动但无灵魂的肉体。


  【活学活用】他自从失恋后,便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一般。


  【妙语点拨】任末以勤学苦读闻名,但他的爱友尊师的义行更是声名远播,非常人所能及也。虽然古人重义,但能将“义”修到任末这种大境界,也算罕见。“义”是做人的本分,是道德,是情感,更是行动。“度义而后动”,向来为君子的信守之道。至于极至到大义所在,不惜舍生取义。任末的义行,在如今这个“义”缺失的现代社会,如夜中明珠,闪闪发亮。


  【近义】酒囊饭袋


  【反义】虽死犹生


  引证解释


  行:行动,活动;走:走动,活动。也用于形容一个人犹如没有灵魂,徒有躯体,看上去极其颓废。‘’


  【字词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


  造句


  1、那些不努力学习、不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


  2、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3、她并不幸福;属于行尸走肉一类人;过着庸碌的生活。





  原文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徒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注释


  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负:背。


  笈(jí):书箱。


  或:有时。


  庵:茅草小屋。


  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刻:划。


  缚:捆扎。


  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题:题写。


  其:书上的。


  悦:敬佩。


  静:“静”为通假字,通“净”。


  易:交换。


  终:死,终止。


  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夫(fú):句首发语词。


  犹:如同。


  虽:即使.


  耳:罢了。


  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人要勤奋好学,虽然去世了可是精神仍在。而不好学的人,虽然还活着,只是生命活着罢了!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行尸走肉.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sNT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