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新岛的诞生,立即引起周围国家的关注,各国纷纷宣布把该岛划归自己的版图,从而引发了一场新岛归属的激烈争论。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波涛万顷,别无他物。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后来,人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水下山。水下山高出海面,便形成了岛,就是火山岛。堆积物要是坍塌,低于海平面,火山岛就消失。如果火山继续爆发,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可能再次出现。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揣”的读音,练习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揣摩、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在老师引导下,抓住时间顺序的词语讲清楚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体会小岛的“神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理解字词。
1、师:你了解大海吗?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吗?
2、师补充引出第一节:大海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0.8%!面积可真大!它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涛汹涌,有时又像是一位幽默智慧的老人……。
(1)读读泛红的词语:智慧、揣摩
(2)指导书写“揣摩”,复习“揣”的拼音及标调。
(3)理解:“揣摩”。
(揣:估计,忖度;摩:研究、切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师:当两个字都是新词时,可以先分别理解再组合起来。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去揭开它的谜底吧!板书:23、神秘的小岛
(指导写“秘”的笔顺,学生书空桌子上)。齐读课题
【说明】
三年级字词教学是重点学习内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在揭题环节中,“揣”的拼读和标调;“秘”字的笔顺;运用拆字法和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揣摩”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另外,在学习第五小节时,结合理解小岛的成因,学习另外几个生字词语“熔”、“爆”、“坍塌”。
二、反馈预习,提取信息,梳理文章内容
师:大家通过预习课文,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板书:格雷海姆岛。(指名读)格雷海姆岛在哪里?——板书:地中海。
1、根据板书,用一二句话简单介绍小岛。
2、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格雷海姆岛神秘在什么地方?
3、交流直接描写的句子。(板书:忽现忽隐)
4、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出现和消失?
交流:2-4节写小岛忽现忽隐的过程,第5节揭示其中奥秘。(板书:其中奥秘)
师小结:这篇文章先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现忽隐的过程,再揭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揭开了大海这位智慧老人抛给我们的谜语。
1、认识“慧、揣、弥、扩、蘑、菇、霍、爆、熔、坍”10个生字,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及其它方法理解词语,学习给文中有关词语找意思相近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两大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描绘大海的图片。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大海,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浪滔天,真是变化莫测,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大海都不一样吧,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吗?
2、师:关于 大海,还有许许多多人们猜不透的迷呢。来,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学习生字:慧、揣
(2)指名读,正音“揣”。理解:揣摩
(3)再指名读,齐读。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抛出了其中的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一座神秘的小岛,揭开它的谜底。
揭示课题:23神秘的小岛(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格雷海姆岛。(指导读好岛的名称)它就在——地中海。
板书:格雷海拇岛、地中海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朗读:
幽默、揣摩、水气弥漫、波涛汹涌、扩散、蘑菇状、闷雷般、瑰丽夺目、令人费解、争论不休、碧涛万顷、忽隐忽现、坍塌、不翼而飞、爆发、熔岩
3、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4、交流;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指名读,板书:忽现忽隐
(2)齐读。
5、理清层次,理解内容。
(1)课文的哪几节写了小岛忽现忽隐?(2~4节)
(2)那么课文的第五节又写了什么?
(3)小结: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神秘的小岛。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一)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1、默读课文2~4节,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是何时出现?又何时消失?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
(1)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指导读句。
师:辽阔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岛,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2)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
理解:争论不休、不翼而飞。
指导读好“争论不休、天大的玩笑、不翼而飞”这三个词。
指名读句子,谈谈感受,体会小岛消失的不可思议。
(3)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指名读,理解“无影无踪”,其实,“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不翼而飞”,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使语言更生动。
指导读句。
3、小结:小岛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随之——又消失,这就是——忽现忽隐。这座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4、2~4节,还有哪些令人称奇的景象也让你觉得小岛是十分神秘的?
▲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①教师引读,理清层次。
②结合文字,谈谈感受。
③多媒体播放海底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体会情景的壮观,并理解“弥漫、波涛汹涌、扩散、魅丽夺目”等词语,指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①指导朗读,结合“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竟然”、“高出海面20米、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等语句,体会小岛长得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非常神秘。
②文中在描写格雷海姆岛出现和隐没的过程中,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这些还有的也请圈出,并想想它的作用。(如“1831年7月10日、一周以后、1950年”,时间短、变化多,更显小岛的神秘)
5、小结:看来,不仅是小岛忽隐忽现让人觉得神秘,就是这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也让人捉摸不透啊,着实令人感受到它的“神秘”。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二)揭示奥秘,训练语言
1、课文的2~4节写了小岛的神秘,好比是一个谜语的谜面,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也就是这个小岛之所以神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这个谜底是谁揭晓的呢?请大家读读第5节,完成填空。
2、出示:
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_____,喷出的_____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_____。水下山____海面,便形成了岛,称为____。堆积物要是___,低于海平面,火山岛就_____了。如果火山继续____,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有可能再次____。
3、用句式说话:人们看见小岛忽隐忽现,是因为。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格雷海姆岛,体会到了它的神秘,我想它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你还知道大海有哪些谜?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做个有心人去查一查,明天我们来交流。
2、齐读: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本文介绍了神秘的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由于内容的需要,这两部分的语言风格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部分为叙述性与描写性的语言,第二部分为说明性的语言。如果把全文看作一个谜语,那么,第一部分是谜面,第二部分就是谜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能自主识字,并基本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通过预习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能读好比较长的句子。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课文的能力,在预习时能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在布置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思考:小岛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神秘的小岛?找出说明小岛神秘的词语。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正确认读课文10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已不再是重点,学生可以在预习中独立认识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故而在课堂教学中生字词语不再作为一个环节来予以教学,而是在学生的课文朗读中指导字音,在课文学习中指导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自主学习,能读懂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读出相关的语气。通过让学生自读2-4节,找出“表现小岛出现与消失的句子”,并指导学生的朗读,读出小岛神秘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朗读与观看媒体感受小岛的神秘之处,并理解小岛形成的奥秘。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几个媒体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朗读。
目标四:能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大海中蕴含了许多神秘的科学知识,产生探究大海奥秘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指出大海中除了火山爆发外,还有许多神秘古怪的现象,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事物原因的欲 望。
四、关于教学环节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从欣赏图片入手,教师结合图片描述大海的`不同景象,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海是变化莫测的,是富有神秘感的,由此引出第一节内容,并顺势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小岛概况
学生在课前预习过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预习的检查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把初步感知与预习交流合二为一,让学生说说小岛的名字,为什么说它是神秘的小岛?通过交流让学生来了解小岛的概况。
(三)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这一段教学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学习小岛的“现”的句子来体会小岛的神秘。第二层次是通过学习小岛“隐”的句子来感受小岛的神秘。
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体会小岛神秘的过程中,我就是通过找句、读句来让学生逐渐体会小岛的奇幻、神秘!在读句时,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和文本对话,并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来达到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一前一后两次对“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这句话进行朗读,学生的体会和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后一次的朗读较前一次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这两次朗读,也使这一环节的学习显得相对完整。
(四)揭示奥秘,训练语言
课文第五节内容是一段说明性的语言,揭示了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在教学时,学生通过朗读、媒体演示来理解小岛“忽现忽隐”的奥秘,并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重组课文的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其中的说话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有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一定要理解文中的语言,同时要把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说完整、说清楚。在这段教学中,我就借助了媒体的帮助,通过形象的模拟演示火山爆发,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内容、进行说话练习。
(五)总结拓展,课堂延伸
学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神秘的小岛”的奥秘,但这只是大海抛出的许许多多的谜语中的一个,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三幅大海奇景图,要求学生课后再去探究它们的奥秘之处。此举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课文作了一个延伸。
《神秘的小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以“自然的奥秘”为主题的第3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格雷海姆岛忽隐忽现的过程以及人类探寻到的原因,全文因此分成了两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二、说目标(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并积累词语。能用找近义词、抓重点字、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2—4节的学习,了解神秘的小岛很神秘,让人们感到非常惊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品读课文中描述小岛忽现忽隐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有关语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奥秘。
三、说教法
(一)抓词品句,体会神奇
文中描写小岛忽现忽隐,很神秘的关键语句用词都非常形象、丰富,值得好好朗读,细细品味,认真积累。在抓词品句的教学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要求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景象的壮观;有的侧重于抓数字和时间的词语,感受小岛出现的速度之快;有的要求根据文本,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学习第四节的重点句子“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通过理解重点字理解“不翼而飞”后,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从而理解“无影无踪”和“不翼而飞”的意思相差不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从而感受小岛的神秘,让人们感到很惊奇。
(二)朗读训练,感受神奇。
在对重点句子的品读中,我让学生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课文第三节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岛出现的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方式来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加深学生对于小岛非常神秘的感受。
(三)媒体辅助,升华情感。
《神秘的小岛》的第二节描写的是小岛形成以前海面沸腾的景象,我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未见过海面水汽弥漫、波浪翻滚的情景,尽管课文对这一段描述得具体生动,但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场面,我借助了一段海底火山爆发的录像,来帮助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希望有了真切、形象的感受后,学生在读这段话时,能表现出惊心动魄的场面与气势。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图通过抓词品句、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之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奥秘,变幻无穷,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正在阅读:
小学生作文过年了100字02-12
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翻译硕士英语考研真题A卷(Word版)09-29
美国留学饮食注意事项02-05
童话小故事睡前故事哄女朋友(10篇)05-18
八年级说明文作文600字左右_八年级描写雨的说明文600字11-30
[青春无悔作文600字]青春无悔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