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原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副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

时间:2023-08-25 18:0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想象力。(课后练习题一)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假如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复述有遗漏,教师要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发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探求自身的起源,于是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问题,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的迷人之处。
三、品读赏析
  1、讨论:对女娲形象的认识:
   ⑴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⑵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将答案归结到:“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示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示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设题意图: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描述,是比较能体现作者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动人的地方。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
    解题思路:标画出文中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女娲给小朋友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发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发生的同时,也发生了“爱”,发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像吗?
  2、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说一段话。
五、教师小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发明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发挥想像,请以第一人称“我”叙述女娲见到自身造的人后的喜悦心情写一段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l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