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天®文档大全网为您推荐了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本精选,欢迎大家的参考借鉴。
【篇一】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30日10:00—10:20
幼儿年龄:5岁
观察人员:王xx
观察内容:娃娃家的动物小餐盘
观察目的:投入新材料时的幼儿使用及交流情况
观察描述:
今天给娃娃家增添了一个新材料:绿色的动物小餐盘。告诉他们,小餐盘可以给娃娃喂饭用,还可以里面放东西,做托盘用,还可以学习洗盘子,还可以进行装饰动物小盘子,并且示范了一下做托盘的动作和洗餐盘的方法。新的材料让几个孩子都跃跃欲试,可还没过多久,就传来了争吵声。姚黄琪说:“我先拿到小盘子的,我要当妈妈,我要喂娃娃吃饭,你当爸爸吧。”“我不喜欢当爸爸,我要当妈妈。”胡诗菡说道。姚黄琪说:“那你也做妈妈吧。”“我没有小盘子喂娃娃就不是妈妈了。”胡诗菡说。“我要当妈妈”,“我也要当妈妈”,两个人不停的争吵着,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俩人竟开始动手抢起餐盘来。一旁的姜烨小朋友听了眉头都皱了起来,静静地看着她们俩。看这个争夺餐盘的战争好像没有停下来的趋势,我赶紧走上前问:“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姚黄琪抢着回答:“因为妈妈很厉害,在家会做好多事情,我就喜欢我妈妈。”菡菡也说:“我妈妈也厉害,我也喜欢我的妈妈。”联想到小班本学期艺术活动里有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我说:“我们前些天唱的《让爱住我家》里,我们的家里都有谁呀?”她们俩抢着说:“有爸爸,妈妈,弟弟”姚黄琪说:“我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呢。”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菡菡点点头说:“我家也是的。”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我们都很厉害,可是如果整天天吵吵闹闹,家里的每一个一定会不开心的,今天你们在娃娃家里也是一家人,也要相亲相爱,我们今天可以让姚黄琪来当妈妈,菡菡当爸爸,爸爸的本领也很大,因为爸爸有力气,可以搬很重的东西,等下次玩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菡菡当妈妈,姚黄琪当爸爸,你们说这样好吗?”她们俩都同意的点点头,菡菡说:“好,那我当爸爸,我抱娃娃,你当妈妈,你来喂娃娃吃饭吧。”“好啊!”姚黄琪笑着点点头拿起了小盘子。此时,她们已经投入到娃娃家的角色中去了。
教师分析:
在九月份刚入园后,小班小朋友刚刚接触到角色游戏,非常感兴趣,而且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他们一旦进入游戏时,又常常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经过3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已经从初步的随意摆弄娃娃过度到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有选择性的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由于是小班上学期,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不强烈,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几个人在一起合作游戏,但他们通常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俩个人在一起游戏,在平日里,姚黄琪和胡诗菡是好朋友,俩家人也是邻居,经常在一起玩。当娃娃家里投放了新的材料时,她们俩个都很想尝试操作新材料,并且俩个好朋友想一起合作玩游戏。由于小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家庭生活中可能妈妈的角色承担了更多的照顾孩子的形象和责任,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喂宝宝吃饭是妈妈应该做的事情,妈妈的本领是很大的,孩子们对妈妈是既依赖又崇拜。所以在只有一个动物小餐盘出现的情况下,她们开始讨论妈妈的角色由谁来扮演,由于俩个人都想当妈妈,意见不统一,就发生了俩个孩子之间互不相让,谁抢到具有象征性的物品餐盘,谁就能当妈妈的场面。
大人有时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准确的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大部分孩子们心中觉得妈妈是即漂亮又能干,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可能平时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当有“妈妈”和“爸爸”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教师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可以加强孩子对家庭亲情观念的培养,懂得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本领,都很重要。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无法靠自己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要适时的出现,并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通过一些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识。
3.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教师可以用协商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进行角色分配,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根据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当他们再次投入到游戏中时,就会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4、投放代表爸爸的典型象征物品:领带或者领结。在投放后,当孩子们戴上后,有模有样的,玩游戏时也会很投入,很专注。
5、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将可以展现爸爸角色特征的情景记录下来,例如:搬重物,骑大马等,将观察到的典型现象在评价时与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喜欢上爸爸这个角色。
6.在讨论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孩子们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篇二】
游戏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
游戏名称:
玩“办家家”游戏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只见周佳安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做声。听了我这么一说,周佳安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我说道。“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可以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
改进措施: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三】
观察实录:
今天是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来是尹可欣和王若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角色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和王若语:“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马上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可欣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说:“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语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角色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己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回顾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本精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