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秋天的雨课件-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三篇】

副标题: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三篇】

时间:2021-09-27 11:44:4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查看更多请点击©文档大全网课件频道。

  

【篇一】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同学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同学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同学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同学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同学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同学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同学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同学写字,教师和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同学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同学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竞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4、再读这段话。

  三、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1、同学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2、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四、誊写词语

  1、同座互相读词语。

  2、誊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2、自身设计一项作业。

  

【篇二】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为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怎么看,怎么想。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25课(指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知道“矛”和“盾”吗?借助图片和教师讲解认识矛和盾。

  (“矛”主要用于进攻,“盾”主要用来自卫。)

  二、自读课文

  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呢?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请同学们和电视机前的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字词

  请和我们一起来认读课文中要求会读的6个生字。(用卡片)

  1、要注意“持”是翘舌音,“般”和“坦”是前鼻音,再来读一遍。

  2、出示词语:矛盾手持雨点般蜗牛坦克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四、分段读课文

  1、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

  2、老师请六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我们来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五、默读课文,说说大意

  1、同学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和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的,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六、写字、结课

  1、这篇课文有14个生字要写,请同学们和读读田字格中的字,看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

  示字旁的字许多都与古代的“神”有关。以后学到示字旁的字大家要注意一下。

  2、请和我们一起把每个生字写两遍,也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写一遍。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课文重点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请画出来。

  二、抓住重点句质疑

  1、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3、读了这句话,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

  三、研读课文(解疑1)

  1、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请先默读课文1—4自然段,再同桌合作,把发明家怎样想的过程用简笔画在方框里画下来或用简要的句子写下来,最后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一说整个过程。

  2、哪一桌同学把自己画的或写的向大家展示一下,然后说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

  3、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一步步改进,终于能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让我们一起把1-4自然段读一读。

  4、从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解疑2)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坦克的神威表达出来吗?

  2、谁能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

  3、谈谈读后的感受?

  四、领悟道理和表达方法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段。

  2、作者就是借这件发明的事来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

  3、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道理吗?请同学们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4、谁用别的例子说说“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总结,抄写

  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这件事,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用了不少好的词语,请同学们抄写自己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和课本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你们抄写了哪些词语,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篇三】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了解文章一至四段的语段结构顺序,进行仿写。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教学反思:

  教学前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但在把握目标,体现语文本位上做得还不够。尤其是本文有显著的文本特点:矛盾的集合--坦克的发明是一个思考、创造、发明的过程,对训练孩子的思维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学设计应把握文本特点,遵循语文本位出发,我有进行了改正:抓住合二为一分三个层面三度理解合二为一,层层深入,最后模仿课文一至四段的写法,写清思考过程,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使读说思写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在把握目标,体现语文本位方面做了尝试。

小学语文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课件【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O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