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导语】“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15时40分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其实,在国内外进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实验中,孩子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青少年参与太空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5种。
一是参加专业的研究实验。科学家进行太空实验时让一些学生负责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二是为学生设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实验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三是参加载人航天工程活动。一些是为了航天工程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参加硬件或软件的研制;另一些是学生创意大赛中的获奖项目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实验。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实验。学生们在教室完成模拟太空相应条件的实验,或者进行空间站上专业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比地面实验和太空实验的结果,让学生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五是教育性示范活动。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简单有趣的太空实验,并将它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材,提供给学生,以便进行航天教育。
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3、太空转身
4、浮力消失实验
5、水膜张力实验
6、水球光学实验
7、泡腾片实验
8、天地互动交流
从工程技术方面来讲,挑战是通畅的通信链路,要保障视频清晰不卡顿,需要“天链”中继卫星、空间站、地面测控站密切配合。
天和一号核心舱比天宫一号大,但这一空间大部分是被航天员的科研、生活用品和空间站运行设备所占用,因此教具重量、体积都有限制,需经特殊设计和考虑。
教具在运送过程中,还会经历超重和剧烈振动的恶劣环境,因此要事先对教具进行振动实验等考核。
此外,太空授课必须考虑失重环境的影响,比如必须保证教具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摄像如何保持稳定,都需要练习。
除了对教具的约束条件,在课程遴选方面,天地之间有差别的现象更适合作为授课内容,比如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等。
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的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两大类。
前者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如微重力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物体燃烧等物理化学现象,后者包括工程实践,如水净化系统、尿处理系统等。
与8年前相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航天受到的世界关注有了极大不同。现在中国空间站和航天员备受世界瞩目,这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已经有所体现。这次面向全球直播,相信将获得更多世界关注。
第二个不同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的社会效益已经逐渐凸显。8年前6000余万中小学生收看了直播,如今有些人已经毕业,甚至成为了航天人,此次“天宫课堂”开讲,是对过去的延续。
另外,相比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此次授课时的展示空间更大,通信保障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进行更充分的天地互动。
2021年12月,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面向全球进行直播。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日记写作素材大全.doc正在阅读:
“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日记写作素材大全09-10
2022年6月云南曲靖社会考生普通话测试报名的通告05-28
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公园300字左右|三年级作文美丽的公园五篇09-29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议书怎么写【三篇】09-22
41愚人节整蛊同学的祝福短信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