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三篇】

副标题: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三篇】

时间:2022-04-15 05: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查看更多请点击©文档大全网课件频道。

  

金木水火土

  【教科书分析】

  一、这是一篇儿歌识字课文。课文通过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以及天、地、日、月的关系,让学生初步知道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初步感受时空的浩瀚,是一篇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课文。

  二、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猜读、试读,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三、课文是一篇抑扬顿挫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有利于学习诵读和识字。

  四、课文揭示的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上要拿捏好分寸,用学生能听明白的语言适当讲解也就可以了。

  五、课文是学生开始学习用田字格写字的第一篇课文,必须十分重视写字学习的规范要求,为以后的写字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一、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的学习,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对识字、朗读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的操作及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这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

  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读过不少韵文,这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三、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以及上一课学习已经认识,并了解字义了,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展教学。

  四、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执笔写画,但执笔的姿势和写画的姿势极可能不够正确,这是妨碍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不利因素,要倍加注意纠正。

  五、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将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落实这一个教学目标的抓手是加强课堂管理。

  由于一上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

  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

  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习(PPT示):

  1.认读以下生字。

  天你他地人我

  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

  3.朗读课文《天地人》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课件# 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习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②金木水火土)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②金木水火土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

  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

  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音难字:二、四、上。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

  #课件# 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继续学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

  个体练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

  个体自由练读。

  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

  (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习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

  个体思考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

  (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

  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

  (1)(呈示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

  (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

  (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

  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

  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

  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

  5.小结:是呀。天在上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

  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

  (三)背诵课文。

  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

  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田字格。

  (1)#课件# 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

  (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回忆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写“一、二、三”。

  (1)认识笔画“横”,指导写“一”。

  ①学习及书写“横”。

  A.#课件# 导语:(PPT示“一、二、三”,齐读后)这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个笔画叫做“横”。“横”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起笔轻按成点,再迅速向右运笔,到达终点停住笔,轻按成点,笔尖倒回来从横里提离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

  ②指导书写“一”。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一”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一”在横中线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到横中线右上格的中间位置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2)认识笔顺“从上到下”,指导写“二、三”。

  ①学习笔顺“从上到下”。

  A.#课件# 导语:“二、三”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笔画顺序”我们简称为“笔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笔顺”)根据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也就是说要先写上面的笔画,才接着写下面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从上到下”)。

  B.范写“二”,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写上面的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C.范写“三”,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顺序写上面的两个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指导书写“二”。

  A.(PPT示教科书“二”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二”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两横斜度一致,与横中线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③指导书写“三”。

  A.(PPT示教科书“三”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三”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三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字要居中。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认识笔画“竖”,指导书写“上”。

  ①学习及书写“竖”。

  A.#课件# 导语:(PPT示“上”,齐读后)“上”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这个笔画叫做“竖”。“竖”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按成点再快速直往下,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竖”。

  ②指导书写“上”。

  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上”的“竖”写在竖中线上;在竖中线上半部分起笔,到下半部分收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稍稍离开。长横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右下格的中间位置稍上收笔,稍稍有点斜。

  C.学生先描后写。

  D.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篇的识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背诵课文;学习了两个笔画“横”“竖”以及一个写字的笔顺“从上到下”,学写了四个字。(注意总结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背诵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激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口、耳、目、手、足能做的事情。

  3.正确认读“口”等7个生字。

  4.认识笔画“横折”“撇”“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口”等7个生字。

  3.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口”等7个生字字卡,课文插图PPT,有关的词卡。

  学生:每人一套“口”等7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习:

  1.(PPT示)认读以下生字。

  天二一你三他地四人五我上下

  2.背诵《金木水火土》。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课件#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两篇课文,已经会认读了13个字宝宝了,还了解了“天、地、人”的关系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了解一些新东西,好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③口耳目)

  (四)学习读课题。

  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3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3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3.带读课题:③口耳目

  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

  (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1.看图1说话。

  (1)(PPT示课文没有字的插图1)出示任务:观察图画,图画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说话,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问题1:图上画了两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

  问题2:两个小女孩在花丛旁赏花。一个小女孩指着花与另一个说话。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打招呼。

  2.学习“口耳目手足”

  (1)(PPT示课文有字的插图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9页,自己读读课文,除了刚才在题目中已经会读的3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口、耳、目、手、足,并带读)

  (3)出示任务:这5个字宝宝分别表示我们身体的某个部分,你能边读边在图画上用铅笔,把这个字表示的身体部分圈画出来吗?

  以“口”为例,指名说,班级共同在PPT圈画。

  个体读余下四个生字并圈画,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指名在PPT上分别据字指出圈画部位,相机了解面上情况和订正。

  (5)拓展识字,继续了解词义。

  分别用“'*’我们还会叫什么?”提问“口、耳、目、足”,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词卡:

  口——嘴巴耳——耳朵目——眼睛足——脚

  带读,齐读。

  3.看图2说话读文,学习“站、坐”。

  #课件# 导语:我们通过看图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5个字宝宝,了解了它们表示的身体部位。接着,我们继续看图学习课文识字。

  (1)(PPT是插图2)出示任务:这是两个我国戏剧中的形象,女的叫花旦,男的叫老生。请同学们观察他们,想一想: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做得怎么样?

  个体观察说话,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花旦站着。老生坐着。

  问题2:花旦站得直直的。老生坐得稳稳的。

  (相机出示字卡:站、坐,并带读)

  (3)学习俗语,了解意思。

  ①出示任务:“站得直直的”“坐得稳稳的”这些意思,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翻开课本第10页,自己读读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站、坐”两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

  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②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

  ③自由练习读准者两句俗语,指名反馈订正。

  ④提问:“站得直直的”课文是怎样说的?(预设:站如松)知道“松”指的是什么吗?(预设:松树)

  提问:“坐得稳稳的”课文是怎样说的?(预设:坐如钟)知道“钟”指的是什么吗?(预设:铜钟,PPT示并讲解)

  (齐读第一句后)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像松树那样挺立着,做的时候要像铜钟坐在地上那样稳稳的。

  ⑤出示任务:那么,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做什么,要做得怎样呢。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然后与同桌说一说。

  个体读文思考,同桌交流。

  ⑥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走路,睡觉。

  问题2:走路要像风一样,轻盈、有速度。睡觉要侧卧身体像弓那样弯着。

  ⑦小结:这两句俗语告诉我们“站、坐、行、卧”应该怎样做才有利于身体生长和健康,平时我们要做到并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

  音难字:翘舌音:耳、手、站;平舌音:足、坐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3.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四)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三、联系生活,按要求练习说话。

  (一)出示任务: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里词句的意思,你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分别说说“口、耳、目、手、足”能做什么事呢?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

  个体读文思考说话,同桌交流。

  (二)反馈指导。

  预设举例:

  口:口能说话。口能唱歌。

  耳:耳能听话。耳能听音乐

  目:目能看书。目能看电影。

  手:手能翻书。手能打球。

  足:足能走路。足能踢球。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田字格,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1)#课件# 导语: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写漂亮的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谁能说说田字格表示各个方位的名称?

  指名说,边说边用PPT示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2.(PPT示写字姿势图)说说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以“三”字为例,指名说说“从上到下”的笔顺要求。

  4.指名说说“横”和“竖”的书写要求,并用手指在书桌上按要求书写。

  5.认识笔画“横折”,指导写“口”。

  (1)认识笔画“横折”及书写“横折”。

  ①#课件# 导语:(字卡示“口”,齐读后)“口”字由三个笔画构成的,其中有一个新的笔画,这个笔画叫做“横折”。“横折”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入笔,斜向右上,折时先往右下轻按成点,再往下运笔。

  ②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折”。

  (2)指导书写“口”。

  ①了解“口”字的笔画和笔顺。

  (PPT示教科书“口”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看老师写“口”字,看看写“口”字由什么笔画组成,笔顺怎样。

  范写“口”,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

  然后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②出示任务:观察“口”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③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口”字的竖在左上格右下方起笔,在左下格右上方收笔,稍往里斜;横着贴着竖的头起笔写横,稍斜,到右上格的左下方转折,折在右下格的左上方收笔,稍比竖短,稍往里写;横从竖里面起笔,托住横折收笔,稍有点斜,与横折的横要平衡。

  ④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⑤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6.认识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指导写“目、耳”。

  (1)认识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了解“目、耳”的笔画和笔顺。

  ①学习笔顺“先外后里再封口”。

  (PPT示教科书“目、耳”田字格学写部分,齐读“目、耳”后)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目”和“耳”,分别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目”,有五个笔画,笔画有:竖、横折、横。“耳”,有六个笔画,笔画有横、竖)

  ②#课件# 导语:“目、耳”这两个字,都有两个短横要写在里面,而且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所以写的时候,同样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今天我们学习的笔顺是“先外后里再封口”,也就是说要先写外面的笔画,接着写里面的笔画,最后一笔封口。(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外后里再封口”)。

  ③分别范写“目、耳”,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

  (2)指导书写“目”。

  ①出示任务:观察“目”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②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目”字竖要直,在左上格靠右中间起笔,左下格右上方收笔;横折的横在竖头起笔,稍斜到右上格左方折,横在竖中线两边相等,折在右下格收笔,比竖稍长点点;中间两短横碰到折;封口的横两边都要碰到。横之间距离相等,斜度一致。

  ③学生先描后写。

  ④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3)指导书写“耳”。

  ①出示任务:观察“耳”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②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耳”第一横在左上格中部靠右起笔,在右上格中部靠左收笔,稍斜;两竖从横起笔,短竖过横中线收笔,与竖中线的距离比长竖稍宽;两短横书写与“目相同”;封口长横从左下格上方中间起笔,到右下格中间横中线下收笔,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

  ③学生先描后写。

  ④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7.认识笔画“撇、弯钩”,指导书写“手”。

  (1)学习及书写“撇、弯钩”了解“手”的笔画和笔顺。

  ①#课件# 导语:(字卡示“手”,齐读后)“手”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两个新笔画,分别叫做“撇”和“弯钩”。它们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范写“撇”,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②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撇”。

  ③范写“弯钩”,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轻入笔,弯向右再弯回左边,轻按成点,笔尖朝左上提起,形成钩。

  ④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弯钩”。

  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手”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手”,有四个笔画,笔画有:撇、横、弯钩。)

  ⑤(PPT示教科书“口”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看老师写“手”字,看看写“手”字由什么笔画组成,笔顺怎样。

  范写“口”,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

  然后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

  (2)指导书写“手”。

  ①(PPT示教科书“手”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②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手”字的撇是横撇,在右上格上部靠竖中线起笔,到左上格中部靠右收笔;两横一长一短,距离相等,长横在横中线左下格中间起笔,在横中线右上格中间收笔,长横的中间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弯钩在横撇中部、竖中线左边起笔,弯过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在竖中线下部中间起钩。

  ③学生先描后写。

  ④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总结本课知识能力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日月水火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认识“象形字”,利用象形字识字,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日”等8个生字。

  3.认识笔画“捺”“点”,知道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日”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4.知道象形造字方法,通过猜和连,认一认“兔”等6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日”等8个生字。

  3.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日”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教学准备】

  教师:“日”等8个生字字卡,课文插图等PPT。

  学生:每人一套“日”等8个生字字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复习:

  1.听写以下生字。(听写后,PPT呈示正确答案,同桌互改互纠。)

  口二一目三手四五耳上下

  2.朗读《口耳目》。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课件#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三篇课文,已经会认读了20个字宝宝了,还会写11个字宝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单元的第四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好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④日月水火)

  (四)学习读课题。

  #课件# 导语:这个课题的4个字宝宝,同学们已经会认读的,自由轻声读一读课题,看看自己会读吗?

  个体尝试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停顿,不拖音。)齐读。

  (五)小结:课题我们读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

  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

  (一)看图说话。

  1.(PPT示课文没有象形字的图画)出示任务: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分别用“这是*。”或者“那是*”说一说。

  个体观察说话,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1.注意普通话正音。2.相机指导用课文的单音节词表示,如,太阳——日;学生说对的双音节词,要板书在黑板副板书位置,并读一读,以鼓励生活中识字和扩大识字量。)

  预设:(1.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例如:这是日。那是月。这是水,那是火。这是山,那是石。这是田,那是禾。

  3.小结:同学们生活知识真丰富。对了,这8幅图画,分别画的是日、月、水、火、山、石、田、禾。

  (二)了解象形字,认识8个象形字和8个会认读的字。

  1.了解象形字。

  #课件# 导语: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我们的古人刚开始是将这些事物画成图画与别人交流的,但是,慢慢地慢慢地,随着交流的需要,图画越画越简单,变成了用线条把这些事物的形象、轮廓或局部描画出来,造出了最早的字(PPT示课文8个象形字)——象形字。这8个事物,古人就造出了这8个象形字来表示。

  2.一一对应,认识8个象形字。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象形字的形状,猜想一下,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事物?给它们找找朋友,按象形字的顺序,说说它表示的事物图画的序号。

  个体观察说,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顺序是:2、6、1、7、5、4、8、3。

  3.认识8个会认读的字。

  (1)出示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为了书写方便快捷,象形字的线条逐渐变成了各种笔画,象形字也就变成了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字的模样了(PPT示8个会认读的字)。你们会读这8个字吗?读一读。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读,相机正音。个体再读,指名读检查。

  4.8个会认读字的音难字教学。

  (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尝试读准了8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翻开课本11页,看着课文的图画和象形字,把这8个字宝宝读给同桌听,注意把字宝宝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

  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

  预设:

  音难字:翘舌音:日、水、山、石。

  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

  (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

  (四)有节奏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8个字宝宝。

  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

  2.反馈指导。

  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

  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

  (五)口头组词,继续学习8个会认读的字。

  1.出示任务: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这8个字宝宝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贴出字卡)

  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通过刚才的组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8个字宝宝的意思。

  三、猜一猜,连一连

  (一)(PPT示题目内容)出示任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象形字是用线条描画事物的形象、轮廓或局部造出来的字,也学习了由8个象形字发展到现代的汉字,了解了这三者的关系。那么,你能不能根据这些知识,仿照例子,把图画、象形字和现在的字连起来呢?

  个体猜想连一连,同桌交流。

  (二)反馈指导。(以象形字为顺序,先连图画,再连字;具体见PPT。)

  (三)小结:象形只是古人造字的其中一种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其他的造字法,除了知道汉字有象形字外,还会知道其他的造字法和其他的字。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真的能把课文的8个字认下来吗?

  四、认字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

  五、写字指导。

  (一)复习

  1.复习田字格,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1)#课件#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写漂亮的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谁能说说田字格表示各个方位的名称?

  指名说,边说边用PPT示田字格各方位名称。

  (2)诵读《田字格拍手歌》

  2.(PPT示写字姿势图)说说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横、竖、横折、撇、弯钩”的书写要领,并用手指在书桌上按要领书写。

  4.以“三”和“目”字为例,分别指名说说“从上到下”和“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要求。

  (二)指导写“日、田”。

  1.(PPT出示教科书“日”“田”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这两个字,数数它们的笔画,说说它们的笔顺。

  个体数和说。

  2.反馈指导。

  预设:

  日:笔画数:4;笔顺:竖、横折、横、横。

  田:笔画数:5;笔顺:竖横折、横、竖、横。

  3.出示任务:观察“日”和“田”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4.分别反馈指导。反馈一个,范写一个;边范写边提示。

  日:竖从左上格右下方起笔,左下格左上方收笔;横折的折与竖中线的距离与竖几乎相等;里面的短横不碰右边的折;横之间等距。

  田:竖从左上格中间靠下起笔,左下格左上方收笔,稍斜;横折横到右上格中间靠下转折,横稍斜,折到右下格左上方收笔;里面的短横两边都不碰,竖从横折的横中间起笔,即写在竖中线;三横斜度相同,距离相等。

  5.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6.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三)认识笔画“捺”“点”,和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指导写“禾、火”。

  1.认识、书写笔画“捺”“点”。

  (1)(PPT出示教科书“禾”“火”田字格学写部分)#课件# 导语:这两个个字分别出现一个新的笔画,它们叫做“捺”和“点”。“捺”和“点”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

  (2)范写“捺”,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起笔轻入,直向右下方运笔,逐渐加力,到收笔点停住,笔尖平行于底边向右边快速提离纸面。

  (3)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捺”。

  (4)范写“点”,边写边解说书写要领——轻入往下按,收笔笔尖朝落笔处提起,使点显得饱满。

  (5)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要领尝试写“点”。

  2.了解、书写四种“撇”。

  (1)#课件# 导语:这两个字里出现了四种“撇”的写法,分别是“禾”字的平撇和撇,“火”字的点撇和竖撇。(PPT示本课出现的四种“撇”)

  (2)复习练写“平撇”。

  #课件# 导语:平撇在学写“手”字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也知道了书写的要领: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平撇,写得短一些,平一些。

  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

  (3)学写“撇”。

  #课件# 导语:“撇”的书写要领,与平撇相同,只不过不能平,要运笔向斜左下方。

  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

  (4)学写“点撇”。

  #课件# 导语:“点撇”的书写要领,与撇相同,都要运笔向斜左下方,但要短。

  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

  (5)学写“竖撇”。

  #课件# 导语:“竖撇”的书写要领,与撇相同,但是,是像写“竖”那样向下稍向左运笔,写到一半时再运笔向斜左下方。

  范写后,学生在纸上练写;反馈指导后再写。

  3.认识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了解“禾”“火”的笔顺。

  (1)提问:请同学们尝试数一数“禾”和“火”,分别有多少个笔画,是什么笔画?(预设:“禾”,有五个笔画,笔画有:平撇、横、竖、撇、捺。“火”,有四个笔画,笔画有点、点撇、竖撇、捺)

  #课件# 导语:“禾”和“火”字,分别出现了两个新的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2)认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

  #课件# 导语:(以“禾”字为例)“先横后竖”是说一个字里有笔画横和笔画竖交叉写的话,要先写横,然后写竖。(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是说一个字里有笔画撇和笔画捺的话,要先写撇,然后写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先外后里再封口”)

  范写“禾”,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

  范写“火”,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然后学生分别边说边书空。

  4.指导写“禾”。

  (1)出示任务:观察“禾”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后范写,边范写边提示:平撇从右上格靠左中间起笔,到左上格靠右中间下方收笔;横从横中线左边上面中间靠右起笔,到右上格横中线上方中间靠左收笔,稍斜;竖要压在竖中线,过下方一半收笔;撇和捺要舒展,收笔都比竖稍高一点。

  (3)学生先描后写。

  (4)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5.指导写“火”。

  (1)出示任务:观察“火”字各笔画在田字格的起笔和收笔位置,说一说。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后范写,边范写边提示:点在横中线左上格右下方起笔,刚过横中线收笔;点撇从右上格左下方起笔,距离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一点点收笔;竖撇从竖中线上方中间靠上起笔,运笔压竖中线稍向左,过横中线向左下方舒展;捺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贴着竖撇起笔,到右下格中间提笔要向右舒展。

  (3)学生先描后写。

  (4)反馈指导。

  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

  六、总结:(总结本课知识能力点以及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

  七、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

  (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8个生字宝宝的认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件【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d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