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册答案-[人教版]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副标题: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时间:2024-04-27 23:5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人教版]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有关华北事变的影响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华北面临成为第二个“伪满洲国”的命运

  B.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C.中国*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高涨

  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意义主要是()

  A.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形势

  B.强调了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

  D.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淞沪停战协定》与《何梅协定》都规定()

  A.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B.赔偿日本军费

  C.中*队撤退

  D.割占中国领土

  4.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后,英美的态度是()

  A.奉行中立政策

  B.支持国民党抵抗日本

  C.支持日本侵略

  D.对日奉行绥靖政策

  5.关于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由民族危机引起的

  B.都是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C.都由北京开始扩展到全国

  D.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6.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A.国民党内部矛盾

  B.国共两党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D.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7.西安事变发生后,“英美的*,虽对抓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英美对事变表示出犹豫不决

  B.张杨是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C.英美既扶蒋又支持张杨抗日

  D.英美与日本的矛盾尖锐激化

  8.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蒋介石立场发生根本变化

  B.中共努力争取和平解决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的积极奔走

  D.国民党内亲日派夺权企图的暴露

  9.西安事变()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即将公布于世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张曾经是()

  A.北洋军阀的少将

  B.东北易帜的领袖

  C.西安事变的主角

  D.抗日前线的英雄

  二、综合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共3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头子蒋介石。

  材料2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己”,对此,沈钧儒发表声明:“蒋先生处在全国统治地位,应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展民众运动以渡困难。”

  ——沈钧儒《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材料3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当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回答:

  (1)材料1中,中共为何把蒋介石看作当时主要敌人之一?(4分)

  (2)据材料2、3,说明中共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合适”的原因。(4分)

  (3)参照材料2,说明中共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4分)

  (4)中共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12.试述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国内各政治派别对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解析:此题旨在考查从宏观上掌握历史事件及其联系的能力。A、B都是影响且B比A更深刻,但这种影响还停留在表象上,而C是由A、B发展而来的更深层、对全国全民族的历史影响更深刻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D是由C而引发的必然结果。

  答案:C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因为报告分析了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因而它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答案:D

  3.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看,要求学生得出两个协定的相似点。从两个协定的内容来看,前者规定中*队撤出上海,日军可“暂时驻扎”,后者规定中*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答案:C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由于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故由绥靖政策转向支持国民党抗日。

  答案:B

  5.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一二·九运动则发生在华北事变后,日本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运动都由北京开始,后逐渐扩展到全国。但五四运动不仅有学生参加,还包括工人、民族资产阶级等参加,故不是一次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而一二·九运动则是一次单纯的学生爱国运动。

  答案:B

  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联系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是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联共抗日所致,不难辨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答案:C

  7.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西安事变发生时的背景。由于日本侵华加剧,危及英美在华利益,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在于联共抗日,这一主张符合中华民族利益,但对英美维护在华利益也有益,故不主张讨伐张杨。故实质为D项。

  答案:D

  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B、C、D项的表示均符合史实,A项表述不恰当,蒋介石虽然立场发生了变化,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是由蒋介石*反人民的本性所决定的,故A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A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西安事变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情况下发生的,事变的目的是要求蒋抗日,因而是爱国意义的兵变,故①②正确。从事变发生后,中国各政治派别的主张来看,可知其抗日态度。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答案:A

  10.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其中D项不符合史实,A、B、C三项中均与张学良有关,但C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二、综合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共30分)

  11.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的能力,把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侵略者和民众四方面的矛盾关系及矛盾转化结合在一起,把国共十年对峙时种种复杂矛盾及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聚焦一处,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知识结构。解答本题的关键必须围绕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中共根据主要矛盾的转化及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这一线索去分析。

  答案:(1)因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对内*抗日爱国力量。(4分)

  (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己”的表示,中共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4分)

  (3)蒋介石虽有抗日表示,但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政策,*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抗日准备。(4分)

  (4)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4分)

  1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事变发生后中国有哪些主要政治派别,它们的主要主张,至于原因则主要从各政治派别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方面去分析。

  答案:(1)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介石于死地,目的在于夺取国民党领导权。(4分)(2)以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目的是维持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及四大家族的利益。(5分)(3)中共则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它主要是从全民族利益,从有利于抗日的角度出发。(5分)

[人教版]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ux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