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中华经典征文

时间:2023-01-01 03:3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追溯经典】

纵观古今,一个回眸,许多经典闪着熠熠的光芒,穿越长河,照向现在。

——题记

梦回西游

小时候看的最多的便是86版的西游记,最初也只是被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怪异形象所吸引,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就更加喜爱。看你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看你吃尽八珍百珠,嚼尽九转金丹,看你喝尽玉液琼浆,大闹瑶池,在电视机前的我心里感叹:“好一个孙猴子!”年长些开始读大部头的《西游记》,吴承恩精彩的描写丝毫不亚于电视的呈现能力,闭上眼仿佛就能看到唐僧一行人在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打斗场面。八戒虽然好吃懒做但在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沙僧一路任劳任怨,在黑水河、通天河师傅有难众人联手,如此忠心难能可贵。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取不得真经,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看不见真情。

泪眼红楼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而泪流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曹雪芹先生为何要让这两个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的结束一生。老天阴差阳错把“金玉良缘”赐给了宝钗和宝玉,从那以后我便觉得再肝肠寸断的伤心也不及黛玉你的万分之一。你对待自己的爱情,敢于追求,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你是那么特别,那么不同。宝钗你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为人处世中便能看出你的睿智。你宽容,敢于承担生活中的所有不幸,美貌与才能兼备,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特有的温柔。《红楼梦》也如一面明镜,清晰透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管是官场、宫廷的黑暗,还是科举制、等级制的落后,都一一被呈现出来。我感叹悲剧,也感叹历史。

壮哉水浒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回到北宋末年,看吴用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双夺宝珠寺,宋江怒杀阎婆惜,景阳冈武松打虎……仿佛自己真的被拉回当时,或成为当时衙门的一介小官,或是吆喝叫卖的商贩,或是部队里的一个壮丁,或是秀才、举人——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们打斗,他们从长计议,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聚齐后山顶上的杏黄旗和“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依旧历历在目,高俅那小人的丑恶嘴脸也不知被多少人讽刺了多少遍,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此被镇压下来。“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拳拳男儿之心让我动容。

何为“经典”?就是经过历史的打磨依旧不朽。经典就是永恒,永恒就是经典。

【篇二:经典伴我成长】

酒过三巡,时光微醺。宣纸上的浓墨重彩氤氲着袅袅墨香。扶一曲琴声悠扬雪白了谁的发梢,作一首诗词歌赋诗意了哪个王朝。无数经典的诗词作品似早春的如酥细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不经意间心中的花园已是一派争奇斗艳的景观。再蓝天的映衬下宛若一片花海。

“锄禾日当午,汗滴……汗滴……”,“怎么又没背会《悯农》,别光想着玩!”父亲严厉的训斥我还念念不忘,我打起精神终于把这首诗硬塞进脑子里。尽管我背得滚瓜烂熟,对诗句的意思却一窍不通,就像念经的和尚不知道念的是什么。于是就仰着天真的小脸问父亲。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结果。然而得到的和付出的不成正比。他们从早春盼望,确如秋叶一般带着愁绪勉强维持家中的生计。统治阶级整日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相比农民的疾苦生活,两者仿佛是天上和凡间。那些王公贵族白白的享用农民生产的粮食,却不知道体恤民情。总有一天,王朝最终会毁在他们手上。

第一次读《过零丁洋》认为文天祥愚昧无知,元世祖赏赐他万贯金银财宝,他却毫不领情。外公听了我的见解,眉头立即紧锁,平日慈祥的面容被注入了愤慨和激动的神情,额头上的青筋也突出许多。“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面对元世祖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摇自己的立场,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算死也要流芳百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望着曾经繁荣一时的南宋被元朝从版图上无情的抹去。战火和硝烟笼罩着家园,父老和妻儿生死未卜,他想要力挽狂澜可大势已去,自己无能为力。只要投降,爵位和金钱就都是自己的,与其承受肉体上的折磨。倒不如换个主子自己也会过的风流倜傥。不,这不是他的作风,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铮铮铁骨岂能臣服于高官厚禄。留一片真心,用生命换流芳百世,也不枉这一生戎马生涯。

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人无所适从,整天奔波在学校和家这两点之间。不过苦中总会有乐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才华横溢,可官场生活使他厌恶,在污浊的世俗中选择消极避世。每天繁多的作业使我苦苦寻找一方净土。不过这样的生活会伴随很久,与其消极逃避为何不苦中作乐快活度日呢?忙碌才混让生活变得有意义,生活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在空闲时间,沏一壶茶,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把所有的烦恼抛开为心灵腾车一点空间,活得身心舒畅,宛若仙人一般。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没有诗就没有生活,没有诗就没有人生。但愿每个人都有一颗诗意的心,在缓慢流逝的时光中找寻自我。

【篇三:沐浴经典作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经典不可胜数,而我最热爱的,莫过于文学经典。文字是智慧和思想的载体,如果能够深刻地感悟,那将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九歌》皆写鬼神,独《国殇》颂英烈。当我读到这一首楚辞时,眼中出现的恰是诗人自己。屈原用铿锵有力的辞句描写了众多烈士前仆后继地献出生命,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而在我看来,这确是屈原对自己的宣誓,是他志向的表述。从遭流放到汨罗江的一跃,他对祖国故土的热爱从未消退。我为他的结局而惋惜,也为他的赤诚所感动。正像辞中“魂魄毅兮为鬼雄”,我想,如果他有一滴血留存于世,定然碧绿千年。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记下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最令人动容的却是它自己的故事。其时汉武帝北击匈奴,将领李陵因众寡悬殊而失利,投降匈奴。武帝盛怒之下,群臣皆落井下石,纷纷指责李陵过失繁多,不提他立下的功劳。司马迁愤慨不已,为李陵辩护,他言辞有据、语惊四座,却因此遭受宫刑。即便是这样,《史记》仍有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史记》。当我翻开《史记》,我看到的是历史故事,我感到的是司马迁的坚毅和大胆评论武帝功过的勇气。无惧命运的折磨,他将平实的史实写成了不屈的乐章,他是史学界的贝多芬。他的一生,重于泰山。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一首《满江红》是不是有些陌生?它不是岳武穆所作,它的主人,叫秋瑾。秋瑾虽是女人,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报国壮志。她与徐锡麟发动反清起义却遭失败,但她的一腔热血与这不朽名作一同留在了中华大地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每每读到这一句,我总是热泪盈眶,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自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至今,时逾百年,然而她慷慨激昂的豪情壮志却总能震撼我的心灵。这位巾帼英雄,真的令许多男人自叹弗如。

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那是世代传承的表达。文学经典的魅力是无穷的,沐浴在经典之中,与伟大的心灵对话,获得的是思想,沉淀的是智慧,升华的是心灵。

【篇四:随《弟子规》学“规”】

前段时间再一次拜读了中华经典《弟子规》,全书306句,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俤,学习,等内容,细细品味下却发现,平时对人生的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之中有着明确的解释,它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的真正体现。

《弟子规》全书的基本内容,融合了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的训诫,教给青少年们如何走好人生之中的每一步,有序的写了如何孝敬父母,关爱手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一部生活基础规范。

《弟子规》中的第一章便是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所有美德中排在第一位的。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不完的——吮吸着母亲的乳头离开襁褓,在父母鼓励的眼神中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少年时的书费学费不知费去父母多少血汗,你的成家立业又不知铺垫着父母的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在这一宝贵财富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一代代的“啃老族”们甚至认为父母还要“孝敬”他们,在他们心目中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父母的艰辛置之度外。请问,他们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与把一个小小婴儿拉扯大的辛苦?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么,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辱骂。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弟子规》中的第四章——信。现在我们的社会,最最缺乏的就是信任——当看到有老太太跌倒在地,首先想到的不是搀扶,而是思索着是不是讹诈;当地上有一沓钱,首先想到的不是捡起来充公,而是环顾四周有没有伺机而待的骗子;当吃饭时,首先想的不是盘中的食物是否美味,而是蔬菜有没有打农药,猪肉有没有灌水或是死猪肉……不是我们多疑多想,而是这些事确实发生在我们身边,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只能用怀疑来设防,在草木皆兵中战战兢兢的生存。

信任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维持下去的,而是需要大家的交流,沟通来维系,我们既要做到诚信为本,还要向《弟子规》教导我们那样做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与胡言乱语,不可使用。我相信,如果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待事诚恳,待人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富强!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做不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远,也要迎头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弟子规》最后一篇便是余力学文篇。在此之中我学到了许多学习的方法,但同时也引来了我对当今教育制度的思考。《弟子规》的序中写到“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培养好自己的思想品德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学习知识本领。而现在,我们则注重的是“学文”,而忽略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教育。虽然有所谓的思想品德课,却也是如傀儡般的僵硬背记,来应付考试,不起任何本质性作用。如果我们的国家仅仅是需要“学习机器”而忽略人性的话,我自我认为我们的国家或社会也不会很兴旺发达的。所以,现在的社会,究竟是要“人”还是“机器人”?

人生如画,岁月如歌。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那就让我们随着《弟子规》中圣人的谆谆教诲,学习人生的道理,做一个品德高尚,为社会有用的人吧!

【篇五:邂逅宋词】

一部宋词,写尽人生百态,所有的繁华与璀璨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题记

别了盛唐对仗工整的锦瑟年华,还未见明末天马行空的魑魅魍魉,只与宋词邂逅。风花雪月、人生风骨、离愁别绪、家国天下……品读那个时代,不料,竟成心中最美的千年。

痛到极致的爱恋

在宋词这片天地中,最美的爱恋或许是最遗憾的过往。从苏轼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被惊醒,再到陆游“山盟仍在,锦书难托”的声声叹息,宋词就注定承载着这从繁华到落灰的极致爱恋。正因如此,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面对妻子的离去,苏轼写下了《江城子》,陆游吟出《钗头凤》。忆起那双曾牵起就不愿放开的手,苏轼在梦中看到“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陆游望见“红酥手,黄滕酒”的唐婉,转眼看见残酷的现实,一个是远在天边,遥隔生死;一个虽近在眼前,却已隔天涯。宋词中不知诉说了多少佳人分离、多少情殇哀愁,似这般美到让人窒息又痛到难以呼吸的爱恋,一次足已。生死爱恋,美丽极致。

英雄之志的豪迈

儿女情长终不过是美梦一场,满怀豪情的抱负,才是宋词间最激烈的碰撞。或许宋朝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王朝,一面沉湎于温柔乡,一面壮志凛然处处可寻。疆场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边塞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梦境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其中的英雄,有正值风茂,有残年之烛,纵是岁月无痕,也冲不淡英雄的豪迈情怀。千年之后,那时代的最强音仍在耳边回响。英雄本色,气吞山河。

故国不再的慨叹

动荡的岁月里,成王败寇的大地上上演着一幕幕血腥拼杀。宋朝从来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政权昏庸,官逼民反,外族进攻,割地赔款,让一再缩小的国土再度分崩离析。一场“靖康之耻”见证了一个政权的风雨飘摇;一句“易得凋留,更多少无情风雨”咏出一代帝王遥望故国的无奈叹息;一阙《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宣告一个王朝的覆灭。本以为“靖康耻,尤未雪”,或能唤起南宋军民斗志,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还都汴梁,却更因几代“君王自有安危事,不啻民生水火中”,终在崖山海战“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中南宋走向灭亡。政权更替,瞬息万变,终是尘埃落定,却已江山易主人不再。众多词人能做的也只是借咏词话“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寄抒“崖山之后已无中国”的亡国之痛。山河破碎,物事人非。

宋朝已成过去,但那些发生过的事,存在过的人,均化作一缕缕的墨迹,浓缩于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宋词之中。怀着一份安静,带着一份遐想,与宋词邂逅,知遇千年过往的一念繁华一念灰。

【篇六: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浮世千载,时光的年轮不歇;情丝万缕,诗人的笔尖不停。当一切的一切尘埃落定,只余下半缕魂味,留与后人说评。

悄悄地,我漫步于诗词的虚境,陌上的樱花,塘边的垂柳,我不打扰这里的每一个生灵。极目望去,最远的远处,有一座古刹,朴实无华,其貌不扬。我走了进去,它的美,溢出了我的眼眶。它的名字——叫爱情。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记得泛舟江上的越女,一眼望见楚国的鄂君,便是一季的缱绻。面对心上人,她想要表达自己的爱慕,却无奈语言不通,又羞于女子的矜持。于是,她用越地的方言,唱出了这曲《越人歌》。怪道世人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鄂君竟听出了歌声中无尽的情意,被越女的智慧与美貌打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最美的爱情,便是一见钟情。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饮水词》中我虽读到了容若的伤悲,却也看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恬静美好。李清照是满腹才思风靡词坛的一代才女,赵明诚更是爱好诗文钟情书画的儒雅公子。二人婚后屏居乡里,闲来无事,竟玩出了赌书的花样:二人对坐,一个问书籍中一个典故或内容,另一个就要回答这个典故是哪本书记载的,具体到哪一卷、那一页,赢者可先喝茶,可是大笑中,常常打翻了茶盅,泼于衣上,“反不得饮而起”。茶香与情意共同萦绕在空气中。在一起时,和风细雨,两情相悦。亲密自然的温暖相拥,心有灵犀的言语,或是嘲弄,或是对事物的看法都显得如此美妙。只是这样的美好回忆太多了,多到你不知珍惜,多到当时只是寻常而已。

最美的爱情,便是相伴相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双宿双飞的愿望,却终有一日,再无法实现。苏轼的妻子先他而去十多年矣,可梦中却仍有离人的身影。我竟忽还故乡,雕花的窗前,你正在梳妆打扮,镜中映出你昔日的容颜。二人相对,却无言,因已泪眼凝噎。我竟想永远的沉睡在梦中,与你相伴,只恨不知为何,从梦中惊坐起……“情必近于痴而始于真”,苏轼是痴的。已是“生死两茫茫”,已是阴阳两隔,他却固执的不肯割舍下这份感情,读来不禁潸然。

最美的爱情,便是生死不忘。

我流连于诗词之间,细细品味着千年的的沉淀,美的意境,美的字眼,一屋一笔,一方蓝天,我沉湎其中。

【篇七:经典伴我成长】

经典就如同美酒,任凭岁月荏苒,也只能徒增它的香醇。——题记

在我三四岁时,爷爷买回来一本《西游记》,小小的我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赶紧吵着闹着把书要到了手。翻开书页,我却傻了眼。看着纸上整齐排列的铅字,我能认出的字寥寥无几,我顿时失去了兴趣。爷爷看着苦着一张脸的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却是自告奋勇地为我朗读其中的故事。

我聚精会神的听着爷爷讲起《西游记》,我很快被其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心不由得同“齐天大圣”一起去“闹龙宫,闯地府”。正讲到精彩之处,爷爷却突然停了下来,故作神秘的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讲解!”正在兴头上的我自然是不愿意,可爷爷却怎也不肯再讲下去。我只得自己拿来书艰涩地读着。由于生字太多,我不得不看上一句就得查一下字典。虽然过程艰涩无比,我却看得不亦乐乎。几次下来,认识的字也多了不少。

上了初中,老师开始要求阅读《西游记》。我又一次拿出了那本书。书页已经泛黄,书脊也有些开胶,书上还涂涂画画写着不少字的拼音,这些稚嫩字迹不由得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不愿去买一本新书来读,只想摸着这泛黄的书页,回忆曾经阅读的快乐。

又一次阅读,却有着不一样的收获。随着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坎坷西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我多次为他们坚定执着,永不言弃的精神而感动。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人生的道路上,有斜阳芳草,晚霞新月,也有巉岩前阻,风雷雨电。唯有像唐僧师徒那般拒绝诱惑,禁得住考验;坚韧执着,决不放弃,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失败时,我们就应该告诉自己,这是考验,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继续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几率。

两次阅读,有着不同的感想。在不变的经典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岁月荏苒,时光染黄了书页,却抹不去排列的铅字;岁月吹散了书页,却难以磨灭永恒的经典。漫漫人生路上,唯有永恒的经典伴我成长!

【篇八:人间有味是清欢】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题记

轻轻抹去面前书本上的浮尘,指尖拭过每一抹纯粹的深蓝。线缝的书册带着些许粗糙的触感。抚摸上书名所在,细细感受深厚的底蕴从掌下一寸寸泻出。轻轻翻开折角的一页,纯黑的铅字刻印在米黄的书页上,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几百年时光沉淀下来的文化的精髓。我缓缓读着这首诗,朦胧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那种意境。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杯清茗,一张弦琴。修长白皙的手指在琴弦上抹复勾挑,泻出悠扬绵长的曲调。香炉悠悠飘出缕缕清幽的檀香,在空气中氤氲,飘散。朦胧间似有一只蝴蝶飘飘飞舞。又似有一只杜鹃哀怨啼叫,直到嘴角溢血也不肯停下。我知道这大约是诗人的梦境。琴音仿佛愈发凄切,景象也变得愈发迷离。空气中的一丝烟雾似乎越来越浓,眼前变为一片稠得化不开的乳白,散发着檀香的味道。不知过了多久,浓烟开始散去,眼前愈发清晰。耳边的琴声渐渐和缓下来,眼前的景象却与先前截然不同。夜色如水,柔和的月色映照在一片汪洋之上,温柔的好似母亲的目光。海水深蓝,却蓝得令人心安。远处礁石上似有歌声传来,原是有一鲛人在对月而歌,甚是悲伤,脸庞上似有泪珠划过,落入身下的海水中消失不见。我轻轻的闭上眼睛品味着这一刻的洁净,也感受着这一刻的寂寥。再次睁眼,眼前又回到的最初的那个房间,佳人依旧在拨弄琴弦,空气中飘荡着若有似无的冷香,有一老者立于书案前,手握狼毫笔走龙蛇。待挥洒下最后一笔,陷入沉思,片刻之后,颓然坐在了身后的太师椅上,眼角缓缓滑下一滴泪珠,曲终,一片静默。我轻轻上前,锦瑟一诗映入眼帘,我沉默,终是懂得了些许。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迷离梦境。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人,往往是已两鬓斑白时才开始回忆过往种种,唏嘘感叹,无限悔恨。李商隐如此天资聪颖,事在当初时又怎会意识不到,不过是无可奈何,怅惘之情溢于言表。又怎能不借锦瑟自况。这种情感,却突然使我领悟了些许,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年少也不可重来,与其到霜华满头时唏嘘悔恨年少的种种,不如把握现今,不留遗憾给未来的自己。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这大概也是他写这首诗的初衷,追忆过去的青春年华。使人感深于怀,惊为天人。这便是《锦瑟》,飘渺千年,一如当初。这便是唐诗,影响深远,传颂千年。这就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我很喜欢出自苏轼《浣溪沙》中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意为清淡的欢愉,古诗词就如这种欢愉,清淡却又意味深长。品一杯茶,捧一卷书。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寻一刻安宁,觅一份清静,享一丝感动。他存于人间,却又脱离世俗。

朝代更迭,世纪交替。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风情凝结在了这一首首唐诗宋词中,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印在书本上的铅字,他们是一个鲜活的朝代,是古人波涛汹涌的内心。如此经典,怎能不被传颂。同时,他代表的,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

最后,只愿诗歌这颗中华明珠可流传千古,永世不衰。

【篇九:《狼图腾》一书的思考】

读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引人思考。

《狼图腾》,一本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而令人深思的经典之作。

在广阔无垠的蒙古大草原上,狼是蒙古族人民崇敬的勇士,狼拥有血性,捕猎技术十分精湛,在蒙古大草原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草原狼,黄羊就会大量繁殖而不减退,那么草原上的草便会被大量啃食,牛羊马没有草会被饿死,随之牧民们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所以,一旦捅破了这条生物链,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来源。

可汉人终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全面捕杀草原狼的计划开始了。

小说中将气氛拉至肃穆的是汉人疯狂追击最后一只草原狼,以至最后狼放弃挣扎,选择死亡,汉人达成心愿,草原终归是安静了。

而这正使我想起前些天路过黄河时看到的景象:一片沙漠似的肃杀,原先波光粼粼的水面,如今却剩一片光秃秃的荒地,依稀只看到几片水洼。那些曾经喜欢来黄河边上钓鱼的人们,不知道如今在何处。我知道大自然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消失,可我没想的这一天会来的那么快。人类跟大自然开的玩笑终于成了笑话,我们一味的去博取,最后换来的是失去。

夜深人静,一家饭店早已打烊,可饭店里员工却还在忙碌,这周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次忙到深更半夜了。他们正将今天顾客吃剩下的饭菜收集倒掉,这次剩饭剩菜的数量又增加不少。老板还将饭菜的质量和价格提了一些,菜量减了一点,可依然无济于事,老板为此很苦恼,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工厂周围云雾缭绕,鱼塘旁臭气熏天,四周一座座高楼耸起,而一棵棵大树却又倒下。狼死了,水脏了,粮食也挥霍完了,那么接下来该是谁?

【篇十:经典随我成长】

纵览经典,感受中国文化——题记

脑海中,总有那么些文学语句,似肥沃泥土般,层层积淀,孕育着我思想的幼苗。

明媚的阳光照进教室,朗朗的读书声昭示着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清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是当时年纪小小的我所接触的第一部经典。规即规矩,是孔圣人在二千多年前对其弟子苦口婆心的教导。可是年幼的我对于这些半懂不懂的孔夫子之言,只是当顺口溜般去背去记。“首孝悌、次谨信”如今回想起这些早已烂熟于心的语句,却发现他们又是如此富含哲理。孔子的伟大教育思想,在这一句句弟子规中,无形地灌输给予我道德与规矩,并渐渐地在我心中扎下根来。在一个个念诵《弟子规》的清晨中,我慢慢成长着,积累着这些最根本却最宝贵的财富,最终根深蒂固。

随着成长,这些最基础的经典早已成为了我自己的一部分,而我还未触及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于是诗词走进了我的视线。

翻开诗词的封面,一个奇异的国度展现在我的眼前。在这方案的世界中,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忧愁感叹,也有“弓如霹雳弦惊”的铮铮沙场。当然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豪放,还缺不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田园生活的悠闲安静。诗词短小,却带我领略了一幅幅不同的景致与意蕴。一次次的翻读,它渐渐融入了我的生活,带我亲身经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清晰雨景,感受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杂乱心情。

诗词,赋予了生活诗意,在平平仄仄的词句的洗礼下,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中华民族的文明缩影,尽在其中。

再大些,有趣的小说名著走入了我的生活。最初读的是一本名为《镜花缘》的小说。书中八仙过海、王母祝寿、花神下凡等神奇的故事引发我的遐想,同时又让我不禁去阅读更多。小说的精彩在于那浪漫奇异的想象之中,在于那肝胆侠义路见不平的拔刀相助之中,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我为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为大快人心的打斗而拍手叫好,为……在古典小说里,我体验到了深入其中阅读的乐趣,收获到了更多思考。

经典伴我成长,我从这一册册经典中学习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次次阅读,一次次理解这悠久历史所沉淀下的精华。我在阅读经典中汲取着属于自己的养料,不断成长。

【篇十一:诗词,给予我力量】

寥寥数字的音律,给予我精神的力。与诗词相伴前行,每一步都充满希望。

——题记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诗人笔下的生活将我带入了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早春,漫步于“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西湖堤畔,感受着“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暖意,感叹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朝气蓬勃。八月,坐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安然景致。捧一杯香茗,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知了的叫声不再嘈杂,火辣的阳光不再灼人。金秋,与好友一同“举杯邀明月”,品味中秋圆月的良辰美景,醉了心神,乱了时光,只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隆冬,阴沉的天空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白雪映衬下不再单调,平添几分开阔之感。那些灵动的小精灵,悄悄飘进我的窗,融化了我的心。诗词,带领我走进诗意的生活,给予我生活的乐趣。

人生必有失意时,但所幸有诗词与我相伴。刺眼的红叉和那令人心寒的分数,让我生出一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孤寂愁苦之情。也体会到年迈的杜甫面对破茅屋的无奈之情。但杜甫面对自己的悲惨处境,并没有发出痛苦的哀嚎,而是挥笔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凌云壮志。他期盼着封建统治者能任贤用能,期盼天下人民能够幸福生活!历史的洪流中,又有几人能悠闲地泛舟前行?只怕多如逆水行舟般,在狂风巨浪中摇曳却坚强。顿时,我心中豁然开朗。“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没有经历风雨,何以见得彩虹?承继诗仙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遗志,相信我一定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词,带领我走出阴暗的低谷,洒下希望的阳光。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杜甫站在杂草丛生、荒凉萧条的土地上,愁苦的面对苍老的自己和动荡的时局,生出忧国思家的愁绪,让我来到了兵戎相见的战乱之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豪迈气势吸引了我,抗金英雄岳飞激昂发声。他想要收复祖国河山,平定天下战乱的抱负感染众人,让几千年后的子孙激动不已,这便是诗词的力量啊!脊背上“精忠报国”的刺字,是中华男儿的志向所在,激发了多少子孙鞠躬尽瘁地为国效力啊!岳飞的无辜冤死,一代英雄的陨落,让多少人扼腕叹息。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曾发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感慨,感慨自己生在无能的宋朝,感慨自己的女儿身,感慨自己无法同岳飞般精忠报国。文人墨客、爱国志士,无一不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在历史中留下千古绝唱,也正是这些被赋予了骨血的诗词,成为了历史不可磨灭的印迹!诗词,带领我走近炮火纷飞的历史,带给我激昂的斗志。

数千年的沉淀打磨,中华诗词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辉,照进子子孙孙的心中,向中华大地洒下希望!

【篇十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诗词为风,轻轻地吹来中华五千年的古风古韵;经典为水,静静地沉淀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底蕴。

夕阳余晖在天际,两三袭白云浮移。

晚风伴暮色沉寂,诗词伴明月演绎。

秦汉。秦一统六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的国家,最后却落得“伐无道,诛暴秦”的下场。汉朝大一统,昌盛的汉朝文化中,依我所见,最精致的便是“乐府诗”。“乐府诗”为“歌诗”,读起琅琅上口,想必配上乐曲高歌而吟,更是良多趣味。乐府诗中有一篇最为经典:“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东汉末年的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腔壮志与热血,即便晚年也始守。秦汉之壮丽,是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盛唐。几叶扁舟,在水榭楼台间穿梭往来,眼前之景,似为仙境。太白之作《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清风与明月,浪漫与想象。“诗仙”的描绘如梦如醉,让后世的我们感受到盛唐的繁华与美好。盛唐之繁华,是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

宋代。秋色里,梦回宋词时代,宋词当数苏东坡。他有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人老心不老”;他写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山水之景;他感叹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政场不得意。他乐观,豪迈,奔放,自然,他的创作水平是宋代文学的最高峰,东坡先生象征了整个宋代。他的古笔劲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豪放风骨。

明清。不拘小节,水墨淋漓,似遇林渭书斋。林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似与不似之间,他所作的画,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他对权势从不妩媚,在当世凡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是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给得再多,也难得一画。徐渭之寂寞,他之所作《题墨葡萄诗》即为他一生的写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悲愤与怀才不遇之感触注于笔端,惊骇与细腻之作留于后世。清之如玉君子——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选自《木兰辞令》的四句诗,让我们记住了他的自然真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形容纳兰容若之爱最为恰当。品诗,亦是品人。读容若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不吟今夕是何年。明清之精彩,是笔底烟花描摹出的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

诗词如一缕清风,经典如一汪池水。清风徐徐来到五千年的文化中,池水不含一丝涟漪沉淀下文人风骨的佳作。不染尘泥,流芳百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J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