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继续沿用2015、2016的命题思路,命题比较规范,难易适中,有适当区分度的同时,又能够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它继续秉承着“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回归了语文本色,更贴近生活。
一、试卷新变化
1.试卷结构的调整
题量的增加,由18个题变成22道题,容量增加。
客观题分值增加,由原来的32分,增加到了42分,主观题则从原来的118分,降低到了108分。客观题占比的提高,无疑增大了语文试卷整体的区分度,考试之间的分差将会变大。
2.题型的变化,2017年高考首次两种现代文阅读考查,其目的在于:以高考为助力,提升中学对阅读经典的重视;引导教师更好的开展阅读经典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促进中小学各学段能根据学生情况,积极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使经典作品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诗歌里面选择了散文这一题材。选文是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考到了“窗子”的含义,切合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考点。全国卷这几年都考查小说,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北京、天津、上海重点考查散文,2016年上海卷考过作家熊久红的《湖殇》,其中就考到了对散文题目的理解,不管小说,还是散文阅读,对于题目的考查是一直持续出现的,包括2016年全国卷Ⅰ、Ⅱ卷都涉及到了对文章的标题含义的理解。其实总结起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总的考查点基本没有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抛弃了延续多年的传记,考查新闻材料的阅读能力。《垃圾分类》,两则材料一涉及到了图表阅读。从题型上借鉴了北京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考点上则在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偏向于把以前放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的图表题放到阅读中综合考查。
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大改,使得文化常识题的存在更加“名正言顺”,且在之后的考试中会作为重点考查。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大的人文环境,不管是领导的公开讲话,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大方向,都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而今年文言文的阅读,延续了去年的“稳”,并没有求“变”,目的就是强调积累和运用,侧重考查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古诗常用意象的理解、赏析能力,进一步鼓励阅读积累。
主观题考查,苏轼的七律《送子由使契丹》,从诗歌的形象角度进行考查,从诗歌的前两句能够看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诗歌形象题在几年的全国Ⅱ卷中都没有涉及,值得关注。古诗阅读第14、第15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意象”是学习古诗的要素之一,古人常常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要重视理解和感悟,在阅读中真正能将所学所知灵活运用,真正理解和体会蕴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优美意境。
正在阅读:
评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看明年考生备考新方向12-29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06-03
收费站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08-30
2021年黑龙江双鸭山中级会计职称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8月23日至9月3日)08-12
老爸作文1000字08-25
开心的一天作文900字11-21
雨的洗礼作文800字12-11
描写端午节的主题作文300字05-20
语言文字宣传工作策划书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