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物理高考试题-2018全国卷II高考试题评析汇总

副标题:2018全国卷II高考试题评析汇总

时间:2024-06-09 04:1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 导语】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你考得怎么样?听说全国卷II比较难啊,跟©文档大全网一起来看看全国卷II高考试题评析吧。


13.jpg


语文

稳少变多,灵活应对
  稳 少
  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题型、分值没有变化。
  变 多
  ● 文学类文本阅读
  1.体裁由散文变为小说
  2.分值由14分增加到15分。(主观题增加1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1.其中一道选择题由多项变为单项,分值由5分降到3分。
  2.主观题由4分增加到6分。
  ● 古代诗歌阅读
  1.分值由11分降为9分。
  2.选择题由双向变为单项,分值由5分降到3分 。
  ● 名篇名句默写
  1.分值由5分增加到6分。
  2.高中占4分,初中占2分。
  ● 语言文字运用
  1.成语变为补写选择题。
  2.病句变为成语选择。
  3.得体变为病句修改选择题。
  4.语言文字运用变化明显,原本各自为阵的三道题,在2018年试卷中“欢聚一堂”。无论是顺序还是题型,均与以往不同。
  5.补写题变身成为了应用文改错。
  6.推断题摇身一变成为了续写、仿写与排序的组合。
  ● 作文
  既不“驱动”,也不“选择”,只需“综合”。
  灵活应对
  1. 注重名句名篇的积累背诵。
  2. 注重阅读。切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随着文学类文本分值的增加,对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3. 语言运用既要夯实基础,又要清楚稳中有变。
  4. 作文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抓住“然而”后面的内容,突出“弹痕少”、“被忽略”等关键词。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可以“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可以“改变思维,发现真谛”、“莫被‘忽略’遮望眼”。
  ▲ 王在梅
  内蒙古师大附中宏志班语文教师
  语文备课组组长
  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能手
  论文多次获得自治区级和市级一等奖

数学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Ⅱ分析 (以理科为主,结合文科)
  不 变
  1.试卷结构延续了2017年的改革方向。
  即:简化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三部分,不再分试卷Ⅰ(客观题)Ⅱ(主观题)。
  2.继续坚持注重基础,摒弃繁难,稳中求变的总基调。
  3.重点、主干知识、方法和思想突出考察。
  变
  ● 一个重大变化
  今年理科把往年一直延续的第19题(立体几何解答题)与第20题(解析几何解答题)的位置对调,变为第19题为解析几何解答题,第20题为立体几何解答题。并且立体几何的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没有上升,而解析几何题的难度明显下降。
  预测今后将保持这一新的排序。这个排序的变化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
  ● 又一个重大变化
  文理科试题的重合度显著增高。其中选择题有6个题完全一样,2个题相近;填空题有2个题完全一样,1个题相近;解答题必考题部分有3个大题完全一样(第17、18、19题),选考题完全一样(选考题往年也完全一样)。即全卷23个题有13个题完全一样,还有3个题接近!而往年远低于这个比例。
  这一变化预示着:(1)已经开始为未来文理科高考合卷做准备;(2)微降理科试卷的整体难度,升高文科试卷的整体难度,预测今后将保持这一变化,但今后理科继续降低难度的空间不大。
  ● 理科难度稳中略降
  表现在解答题中解析几何题难度明显下降,导数的应用也略有下降。
  对今后高一高二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的建议
  1.立足课本,注重学科主干知识
  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的教学。突破、落实基本问题。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
  2.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立足于培育学生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注重数学思维的教学,注意让学生多想,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3.关注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试题体现鲜明的创新导向,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张力,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的形式、多角度的提问和不的答案,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收益,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

【文综历史】

  一、总体风格


  今年的新课标Ⅱ文综卷历史部分在继承了一贯风格的基础上,稳中有新,既注重对基础的考查,也体现了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测试目标明确,考查方式合理而不失灵活,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二、试卷内容


  从内容分布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通史角度上保持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平均分配;专题史角度上以政治史和经济史为考查重点,比例上和往年相比侧重变化不大。


  主观题部分,41题以中外大豆的种植历程为主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工业革命等;42题以汉阳钢铁厂的创办为情境,开放程度较高,考生可围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等展开论述。




  从考查方式来看,对选择题部分既考查了文字的理解与阅读,同时像往年一样,设置了一道读图题。非选择题部分继续围绕着原因背景、影响意义、概括解读与比较对比等方式进行设问。42题作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解读。因此总的来说,考查方式上与之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动。


  三、试卷特点


  1.方向明晰,命题紧贴大纲


  今年的试卷延续了之前的命题思路,命题方向十分明晰,绝大部分试题都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到所考查的知识点。整篇试卷既不离课程内容,又紧贴考试大纲,对于基础知识牢固的同学来讲比较利于发挥。


  2.突出学科素养,注重能力提升


  今年的命题依旧侧重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侧重提升综合能力。比如31、35等题侧重于时空定位能力,需要考生对时代总体特征进行把握;24、29等题需要考生依托材料进行史料解读,并根据一定的推理进行合理的判断;而33题则是着重于考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非选择题比较重视理解概括和语言组织这两项能力。从阅读难度上讲,虽然阅读量同往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仍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准确地理解。


  3.稳中有新,新情境与基础知识相结合


  在41题中,借助大豆种植这一考生比较陌生的话题,从经济史的问题着手设问,在27、34等题中同样围绕着一些看似陌生的话题,要求考生进行理解并做出判断。


  实际上这几道题都是在设置的新情境下对基础知识进行的考查,需要考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迁移并综合运用。


  四、复习指南


  1.回归教材内容


  从今年的命题风格中可以看出,试题整体考查方向十分清楚,延续往年风格,这对于熟悉知识体系的同学来讲是十分有利于发挥的。因此考生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不要脱离教材,应对教材之中的内容应牢牢掌握、烂熟于胸。


  2.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定位一直以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在完成专题史的学习之后,对于通史的学习也应加以重视。同学们在通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记忆一下大事年表,加强对时空观念的培养。


  3.强化阅读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考核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部分,都需要以史料阅读为基础。主旨的准确把握、材料的全面概括、用词表述的审度,都会最终影响选项的正误判断与答题语言,进一步影响卷面成绩。因此,高二的同学应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勤思多练,不断强化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为明年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综地理】
  总体来看,2018年全国二卷地理试卷依然保持了稳中求进的风格,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几个方面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同时结合学生平日熟悉的演绎方式,在卷面上给了学生亲切感。宏观来说这份卷子在主观题上有选择性设计区分度,而客观题基本没有偏题怪题。总体试卷特点分析如下:
  一、整体特点
  1、沿袭题型设计,抽样考查知识
  今年高考地理的试卷题型依然保持了单选题和综合题的形式。选择题保持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以选项为渠道,以题肢匹配为方式,综合考查多个知识要点,在保证了考点覆盖的基础上,突出考查重点,例如第9题,虽然设问考查了提高植被覆盖了的影响,但是不同选项却指向了不同的知识点,四个选项中包含了“影响降水的因素”、“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原因”以及“河流径流量”三个知识点。
  综合题的设计具有“入口小,纵深广”的特点,针对考查具体问题,比如第36题,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数据产业布局问题,通过思路关键点的引导,要求学生拓宽视野,充分发挥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广泛考查不同知识模块,强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才能得到答案。试题本身求新求变,灵活性较强。
  宏观来看,人文地理内容较多,试题设计体现时代特色,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结合紧密,以“人地关系”为主题,使得题目在考查人文地理的同时隐含自然地理的内容,丰富了题目内涵;专门考查自然地理的题目相对较少,考查方式也是抽取重点内容,考点的选取体现出多样联系,并不一味倚重题目难度来显示区分度,而是结合具体背景信息,用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理解深度来区分。
  2、强调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
  考题关注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力求避免死记硬背内容的教条化。今年高考地理的命题要点仍然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核心,几个典型考点比如大气运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等内容仍然是重头戏。
  主体风格偏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思想,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典型的题目比如第36(2)题,是一道考查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模块的综合题,单纯记忆知识点并堆叠罗列并不能成为解题的有效方式,这道题必须要结合贵州贵安新区的地方特点,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和地域产业集聚的知识,充分结合具体条件,才能组织答案,切入点新颖,且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能向学生展现地理学科魅力。
  3、材料丰富厚重,图像信息关键
  纵观全套卷面,大面积呈现丰富多样的材料信息,背景信息更体现出文科综合的考查特色,不仅向学生展示地理相关的材料内容,更有采用社会历史材料的内容,比如澳门半岛的填海造陆工程和老城区的人文风貌;以及当下的热点讨论,比如通过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查站展现全球变暖效应。除此之外还立足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论点,类似大数据产业布局的展望、以及“龙卷风追风人”的现象。
  另外,研究地理和学习地理学科的一个关键就是图像,读图能力一直是地理学科在高考考查的重点,不仅要求考生会读图,更要求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组织相关答案。全套试题在信息呈现上大量采用图片呈现的方式,典型的图片比如第1题的时间轴,第4题的地形街道复合图,以及第37题的美国龙卷风发生频次的统计图。
  此外,“无图考图”这一特点也在卷面中有所体现,要求学生心中有图,考查对于一些关键图像的记忆和理解及其应用。比如第7题,要求学生在心中知道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图,但是仅仅是知道还不足以解决这道题目,更重要的是将图片中蕴含的原理结合到具体问题中,实实在在解决一个问题,这要求了学生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某个实际区域上的能力。
  二、复习规划
  1、深化理解基础知识
  从近些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知识本身的考查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其深度,从广度走向深度的过程实际上提高了对于考生的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改变对于文科学科的刻板印象,背记并非学习目的,只是手段之一,更加重要的在于对于知识本身内涵的理解,只有理解到位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2、强化思维能力
  抛开宏观层面的泛泛之谈,我们具体到每一道题上可以发现,想要顺利解题除了要求我们多角度理解知识之外,还要求我们拥有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图像读图能力、知识调用和迁移能力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除了反复回归知识点本身,也要加强对自己思维能力的训练,信息提取要尽量全面,组织表达要整合概括,尤其注意打开桎梏,突破惯性思维和固有观念,理性看待问题。
  3、学会应用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其实是用来指导生活,地理是一个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型学科,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相当一部分事物都可以从地理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认识,这也给了命题人很大的发挥空间。那么对于考生来说,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理解现实中一些问题的前因后果,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熟练掌握知识本身,更是在培养受益我们一生的能力。

2018全国卷II高考试题评析汇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0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