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文档大全网为您提供2020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方法,一起看看吧。
前面主要讲了三类作文素材——名言素材、热点素材和故事(经典)素材。而事与人是紧密关联的,所以这部分谈到的人物素材既包含在热点素材里,也包含在故事(经典)素材里。但是由于人物素材是考生在写作中最常用也最喜欢用的一类素材,我觉得很有必要为大家强调一番其用法,所以在这里单列出来,帮助大家学习和掌握人物素材的运用方法。
人物素材是备考价值的素材之一,具有易于识记、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运用好了,能明显提升作文质量,给阅卷老师以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美好印象。综观近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运用人物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写,或详写;或用单一人物演绎,或综合运用多个人物;或拿来当论据支撑观点,或解读人物别有寄托……这些手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从总体上看,人物素材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依题剪裁,定向叙述
人物素材常常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个运用角度,适合于多个话题,但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只取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作文题目的考查方向和文章立意的需要,找到人物素材与立意两者间最契合的点,对人物素材进行剪裁、加工,贴合自己的立意角度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做到发人之所未发。
请看2019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心有笃守,与时俱进》中的一个语段:
青年导演郭帆,少年时便梦想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可时运不济,高考没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而是被海南大学法律专业录取了。但他不忘梦想,边读书边拍短片,顽强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科幻电影梦。大学毕业后,他成了“北漂”,混迹于各个电影电视节目组。2009年他考上了北电管理系研究生,后执导了两部并不火的影片,成了“新生代”导演。2015年他赴美国好莱坞进行短期学习,重新点燃了他拍科幻片的梦想。回国后,历经三年,他带领团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拍摄了《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片的元年。他的执着坚守,让他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
这名考生选用了青年导演郭帆的事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郭导追梦路上的坎坷和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以此论证命题材料中“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这一观点。在郭帆的事例中,考生抓住了他“少年时的梦想”“高考时的失意”“课余时间的努力”“北漂时的走偏”“赴美学习时的旧梦重燃”以及“拍摄《流浪地球》的努力和取得成功”这样一条“人生曲线”,证明了人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才能写出成功的“生活的作品”这一中心论点。
二、同类叠加,增强论势
面对作文题构思作文时,如果觉得使用单则人物素材不能有效论证自己确定的中心,或者不具备征服读者的气场,就可以将同类的人物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集团效应”,以增强文章的论证气势和力度。被叠加使用的人物素材要有共通之处,要都指向并服务于写作中心,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素材绝不能放在一起使用。此外,还必须注意做到“异质选择”,即按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等标准选择人物素材,避免重复列举,从而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丰富的素材积累。
还要注意“摆事实”的同时需要“讲道理”,要对人物素材进行深入剖析,或从相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或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观点。内容确定后,形式上可以稍加美化。句式上,可以采用排比句,力求营造铺陈之美。
请看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陕西考区满分作文《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的两个语段: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于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國的核武器研究;于是26岁便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的王继才,在惊涛拍岸中始终坚守着他的赤子情怀;于是从繁华城市走进了大山深处的徐本禹,用年方“弱冠”的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田垄的秦玥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瘠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
第二个语段就采用了同类叠加的素材运用方法。考生将程开甲、王继才和徐本禹这三位年龄横跨老中青、身份包含科学家农民留学生,但都有着共同的坚守、有着相同的奉献精神的人物组合在一起,作了简要而富有文采的表述,赞美了三个人放弃舒适生活选择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优秀品质,证明了每个人都应当服从祖国需要,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让青春和生命更有价值这一中心论点,使文章内容充实,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三、正反对比,表明主张
在人物素材中,有正面人物素材,也有反面人物素材。写作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正反两面的人物作对比,在对比映衬中表明自己的主张。正反对比主要分为同质对比和异质对比。同质对比又叫纵比,就是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的不同言行、心态等进行对照,是同中求异;异质对比又叫横比,就是将两个不同性质的或存在明显差异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好坏优劣不言自明。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精选素材,不能强作对比,要有可比性,要确立对照点;对比映衬应该有主有次,一般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人物为辅。
请看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山东考区满分作文《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的开头部分: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见多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寝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虽是五月天气,却已大汗淋漓,而他们的孩子脖挂耳机,两手空空,悠闲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目睹班主任老师一一拾起教室里的纸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盖,再看我们的值日生,已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刚才集会之前,我听见有学生在抱怨:“我们学习这么忙,还召开劳动主题演讲,太占用时间了!“
这是《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的开头部分,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由头”。文章以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勤劳的家长和老师,他们代孩子、学生完成本该由他们完成的事;懒散的孩子和学生,他们对自己的父母、老师的“代劳”整个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这一切看得理所当然,甚至还有理由:我们学习这么忙,这些事本不该由我们做!这段叙述,为下文引出论题、发表议论作了铺垫。
四、精选一人,贯穿全文
只选定一个人物,集中笔墨详细介绍,借助对这一个人物各个方面的议论分析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或是借这个人物新编故事、抒发情感,突显文章的主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精选一人,贯穿全文”法。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精心选择人物素材,这个人物的言行、事迹必须与作文的主旨高度吻合。这个人物可作为新编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作为全文分析议论的对象,还可作为抒情的一个触发点。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中要找到人物素材与作文题的契合点,行文时要有意识地向作文题靠拢,让人读后能迅速找出人物素材与作文题的内在联系。议论文可边叙边议,也可引申评论,需要注意的是,评论要有针对性,要指向主题。散文、记叙文则通过抒情性表达和借助故事情节来表现文章主题。
如上文提到的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内蒙古考区满分作文《寻药华夏,不枉年少》就是为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这一形象虚拟了一个“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的情节,以他在当今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贯穿全篇,以“寻药”为主线,以“寻药华夏,不枉少年”为主题,通过“我曾是一个寻‘药的青年”“今天的你们也要做‘寻药者”“‘寻药自然是漫漫长路,需上下求索”这样三个层次来具体论证,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夏瑜寻觅的是“救国之药”,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寻觅的是“建国之药”;夏瑜最终为了“寻药”抛头颅洒热血,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亦当为寻觅建设中华之“良方”而奋力。这样的论证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作文的作者在立意构思和选择表达方法、论证方式时真的是别出心裁、富有创意,无怪乎获得广大阅卷者的一致好评。
五、反弹琵琶,以不同显不俗
俗话说:“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人物素材的运用也一样,“撞车不可怕,司空见惯才尴尬”。虽然人物素材众多,但写作时经常用到的人物素材就那些,要想“不尴尬”,我们在人物素材的运用上就应该学会*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以求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
譬如许多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正面人物,其言行往往也存在某些瑕疵,或是某些时候亦会出现不尽合理,甚至与真理背道而驰的地方,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或全面或局部地加以“反弹”。
文人往往带有一种难融于现实的倔强,在命运遭受挫折的时候固执地保留着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就像屈原,在悲惨的境遇下,他选择投江,其勇敢、决绝、不与尘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固然令人钦敬和称赞,但你是否觉得这样的牺牲未免过于惨重?在他的生命中是否缺少了一个“韧”字?
文明的发展其实也是一样,岂能因为“偶染尘埃”甚至“偶遇尘埃”便选择“质本洁来还洁去”或是“玉石俱焚”?文明也需要一个“韧”字!
在这段议论中,考生巧借屈原汨罗投江的事展开评议,既肯定了屈原性格中“勇敢、决绝、不与尘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一面,也委婉地指出了其性格中缺乏韧性的不足。而这些正是为了下文提出文明的发展亦须具有韧性不宜“玉石俱焚”的观点作铺垫。
在历史文献记载或一些传说故事中,有许多世人所熟知的反面人物,人们通过对他们的贬斥、批判来阐发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或用他们来衬托另一些人物的高大形象。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这些反面人物的身上也有着值得肯定的精神和品质。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爱妃的自刎更是让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騰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已一去不复返。你自认愧对江东父老,愿以一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
——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对于项羽的乌江之刎,很多人不以为然并多有高见,他们认为项羽缺乏隐忍之心,缺乏东山再起的决心和意志——这当中以杜牧的《题乌江亭》为代表。但是,这名考生却从“愧对江东父老”和“给天下一份安宁”这两个角度表达了对项羽自刎乌江这一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并且赞叹项羽的“乌江之刎”是“不惧生死的豪迈”,是一种“中国味”!这便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体现,使文章观点富有新意。
做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着素材的富矿;做探究者,你就能掌握越来越多的运用素材的技巧。文章人人会写,各有巧妙不同——就看你如何观察、积累和思考!
2020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方法.doc正在阅读:
2020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运用方法01-19
《道德经》注音版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03-08
2019年新疆中考查分入口:2019年新疆中考查分时间11-17
2018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广东潮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05-12
九年级下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10-24
2018安徽无为县公安局选调人民警察公告【10人】05-05
2018年玉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18年广西玉林中考查分时间06-11
2019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备考指南09-14
教师节讲话学习感悟体会范文合辑03-23
财政审计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