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016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物理》试题(5)

副标题:2016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物理》试题(5)

时间:2023-06-17 04:1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缓慢吊起的过程中.该同学对绳的拉力将(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803.png" width=145 height=122>

  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658.png" width=150 height=86>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将凹镜恰好浸没在水中,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699.png" width=136 height=116>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760.png" width=521 height=316>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831.png" width=556 height=596>

  C.v

  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并以“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为例,说明在该实验中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10.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简述“能量”包含哪些二级主题,以及能量的形式,并举出几个利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生活工具。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

  11.下面是一道力学检测题,发现四个选项都有人选。

  题目: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的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所受摩擦力

  (1)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掌握该物理知识。(10分)

  12.案例:

  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改进的教学片段。教师:对摩擦现象,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后,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存在什么不足啊?

  学生1:弹簧的示数在实验过程中在变化。

  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2: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

  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

  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出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问题:

  (1)评析此教学片段,指出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5分)

  (2)重新设计教学片段,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15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汽化和液化”一节中“观察塑料袋”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306.png" width=541 height=186>

  任务:

  (1)从微观角度说明塑料袋膨胀的原因(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124.png" width=537 height=27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471.png" width=517 height=421>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778.png" width=508 height=415>

  二、简答题

  9.[参考答案]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实验验证法和实验归纳法,实验验证法是指根据有关经验和知识,经过推理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的方法;实验归纳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控制条件,从大量的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并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具体实验方法为: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模拟法、理想化方法、积累法、替代法、归纳法、转换法。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不变)等方法。

  10.[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共有三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其中能量包括六个二级主题,分别是: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量的形式有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声能、磁能、化学能、核能等。

  (1)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动能和势能。例如:绷紧的橡皮筋、山上的石头、水库中蓄积的水等,都具有势能。当松开绷紧的橡皮筋时,它会动;山崩时,石头会向下移动;水库泄洪时,水流急下等,这些物质的移动表现出动能。

  (2)内能:燃烧木柴,就是氧化分解木柴中的碳氢化学键,释放出能量,使周围的温度升高,这就是热能,又称内能。、

  (3)电能:电流具有的能量。电能可以使电器用品产生作用,如电锅将电能转变为热能;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光能:燃料燃烧时,部分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来表现;阳光也有光能,可以使我们温暖,另外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5)声能:声音也有能量,例如声音可以震动耳膜,巨大的声响可以震破玻璃。

  (6)磁能:磁铁在吸引铁时所表现出的能就是磁能。

  (7)化学能:由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例如:木材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就来源于木材里储存的化学能。

  (8)核能:是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例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就来源于原子核的反应。

  能量转化实例:

  (1)电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2)摩擦生热——动能转化成热能。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4)电风扇——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5)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三、案例分析题

  11.[参考答案]

  (1)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判断一对平衡力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学们往往会忽略其中的一个条件而把题目做错,另外还很容易和相互作用力这个概念混淆,没有正确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学生: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教师:对,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二力平衡。

  学生:恩。

  教师:那么放在桌子上的书本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呢?

  学生:书本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教师:所以我们要判断两个力是平衡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学生:是的,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那么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师:所以在这个题目中我们要先进行受力分析,看看哪两个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

  学生: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教师:那么牵引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呢?

  学生:和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平衡力。

  教师:很好。在掌握了平衡力的特点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和相互作用力进行区分,不要混淆了。

  12.[参考答案]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直接.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体现全面性。对于学生提出的“粗糙程度不一致”的疑问,没有给出解答和引导。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减小滑块的有效面积,测量木板的动摩擦系数分布,这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2)改进后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1:在拉动木块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2: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3: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

  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四、教学设计题

  13.[参考答案]

  (1)酒精分子受热,其动能增加,可以挣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从液态变化为气态,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分子距离,气态酒精分子不断撞击塑料袋,从而使塑料袋膨胀。

  (2)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下雨之后地上的积水,太阳出来一会就消失了。湿衣服在太阳下一会就干了,那这些水都去哪了?

  生:蒸发了。

  师:很好,很多同学说蒸发了,是消失了么?

  生:不是,是从液体变成了气体。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平时的物理知识掌握得很扎实,物理学上把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之为“汽化”.那么

  汽化之后的液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在透明的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它放在热水里面。

  生:塑料袋膨胀了。

  师:塑料袋为什么膨胀?说明了什么?

  生:体积增大了!

  师:很好,也就是说当液体汽化成气体之后,体积增大了,还有吗?大家想是否需要条件?生:热水。

  师:对,热水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提供热量!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14.[参考答案]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②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②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702.png" width=604 height=417>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185.png" width=603 height=817>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539.png" width=602 height=865>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五——物<a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src="/static/wddqxz/img/default/default.png" data-src="http://www.exam8.com/zige/UploadFiles/201609/20160930185216883.png" width=609 height=622>

2016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物理》试题(5).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q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