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平仄格式自创诗词,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问题

副标题: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问题

时间:2022-02-23 03:49: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许多初学诗词的人都会对诗词平仄感到苦恼,分不清平仄。其实如果读音时,四声读准了,分清平仄就很容易。而分不清平仄,主要就是四声读不准。下面®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介绍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问题,欢迎阅读!




  

诗词中的平仄格式篇一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诗词中的平仄格式篇二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01)关于近体待


  我们要讲的诗律,指的是近体诗的格律,不涉及诗经、乐府中的那种古体诗。近体诗是唐以后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字数有严格的要求。近体诗,从体例划分,有三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就好懂了。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包括五言和七言的,包括绝句和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诗词中的平仄问题篇三


  在读准四声的前提下,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声就是上声,第四声就是去声。按照现在的普通话,入声已并如其他的声部。如白是平声,国是平声,而在诗词韵书中,都为入声。


  四声分清了,读一、二声的字都是平声,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的字都是仄。如果说方言的朋友,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小词典”来分清四声,也就分清了平仄。


  写格律诗词,就是要讲求平仄。但在格律中也是有可以通融的地方,如写格律诗,一般情况下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七言诗的第二、四、六字,要求严格,第一、三、五字可灵活。但在要求严格的时候,还要求不可犯“孤平”和“三平”“三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王力先生写的“诗词格律”的书中,写的很简明,一读就明白了。


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问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xr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