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导语】转眼又到端午节,放松去度小长假,轻轻松松展笑脸,快乐度过美无边。下面由©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出的是四年级端午节日记,欢迎阅读。
四年级端午节【篇一】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节伴着粽子的飘香款款而来。迎着端午节第一缕的晨曦,踏青的人们有说有笑地采摘新鲜的艾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每一处都演绎着节日的快乐。
行走在大街上,叫卖声不绝于耳。两边望去,成串的葫芦琳琅满目,五彩线随风飘扬,各式各样的饰品引人注目。一个可爱的男孩牵着爷爷的手挑选节日的饰品,无邪的脸上充满了天真灿烂。整个街上笼罩着节日喜庆的气氛。
临近中午,家家户户飘出了粽子的清香。粽子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种类多种多样: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口感松软而味道浓烈;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宁波的粽子是四角形的,用料上乘,清香可口……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棕每只仅25克,真是各有千秋。
剥开粽子墨绿色的外衣,又白又胖的粽子飘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轻轻地咬一口,粘韧香甜,沁人心脾。南方喜欢用鲜肉、赤豆、咸蛋等做馅料,北方喜欢用红枣、豆沙等——真可谓是丰富多彩。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粽子,投向水中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涂雄黄等,为端午节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快乐。
又到端午,又闻粽香,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豪壮的声音。
四年级端午节【篇二】
太好了!太好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在这一天,我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一想到那甜甜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直流。
端午节这天可热闹了,我们家虽然只有几口人,但也非常热闹。奶奶提前把包粽子的材料全部准备好了。奶奶一边教我包粽子,一边给我讲端午节的历史。每年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的。我听得津津有味的,“你记住了吗?”奶奶问我。“记住了!”我大声的回答。
奶奶又乐呵呵地走过来教我怎么包粽子。先把粽子叶做成一个像漏斗似的形状;再把两片叶子相互交叉;然后裹上一圈,漂亮的漏斗形状就出来了。奶奶又慢不经心地抓起提前准备好的糯米馅小心翼翼的放进“小漏斗”里。再用食指往馅里使劲搓,直到把馅搓得紧紧的,奶奶才把顶部的“盖子”封上。接着又拿起一根不粗不细的线把裹好的粽子捆得严严实实的。
我也欢天喜地的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我不敢相信,我居然和奶奶包的不分上下。奶奶夸我是个包粽子的小能手呢!把一个个漂亮的小粽子放进锅里。一会儿,锅里就散发出香喷喷的味道。嗯,真香啊!我忍不住打开锅盖,拿起一个粽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享受亲手制作的美味。
啊,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这个节日能让我亲自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四年级端午节【篇三】
端午节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吃粽子,但是你们知道粽子的由来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四年级端午节日记600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