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个人总结报告_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

时间:2021-07-30 08:37: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报告# 导语】通过总结报告,深知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大的成绩。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


  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开展专项督查的通知》,现将我局2014年1-9月开展商务工作专项督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商务工作有关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一)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按省政府、省商务厅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我局自2014年6月以来,积极指导各县商务主管部门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促进消费作为内外贸工作和服务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指导外贸企业、服务业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结合各县的消费热点,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扎实开展省政府和省商务厅组织的“三大活动”。

  (二)积极指导服务业发展。

  一是按照省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和2014年服务业工作安排意见,积极发挥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与各县和州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首次组织召开了全州服务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州委副书记、吴泽刚州长作了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全州服务业工作。全州13县先后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职责任务,全州已初步形成了州县联动的服务业工作格局。另,为进一步提升我州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在全州餐饮住宿企业中启动了“格桑花”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业示范单位评选活动。通过州县严格组织和评审,共评出28家餐饮住宿企业为州首批“格桑花”示范单位。

  二是按照省关于发展电子商务的部署,由州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州促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州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举行了由杨春轩副厅长亲自赴我州讲授的电子商务专题讲座培训会,让全州13县和州级部门负责人和干部深受启发和教育。同时,加强电子商务的基础工作,调查摸底全州电子商务现状,积极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今年我州已组织小金兴隆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遛遛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14户企业入驻“天虎云商”。

  三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大活动”的号召,参加省上统一组织的2014迎春购物月、第十八届新春年货购物节、第二届中国(泸州)商品博览会、北京站、呼和浩特站、北京世界葡萄酒大会等活动,引导企业走出去,拓展省外销售市场。同时,今年我州首次成功举办了州特色食品食材和特色小吃展销活动,充分展示了食品食材特色和地方小吃魅力,极大丰富了广大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活内容。

  (三)建设旅游商贸,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结合我州旅游产业优势,针对游客流动时间、节奏、消费需求,建设与旅游大州相匹配的商业流通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旅游系列商品、建设旅游商业服务网点、保障旅游商业消费需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建设我州旅游产品市场和旅游连锁购物中心。使我州的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中药材产品能满足来我州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在扩大消费需求,为广大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创造消费需求,为各位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以旅游业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辖区内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

  积极指导各县以“川藏高原”农畜产品和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形成产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中心,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按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三绿市场工程”建设(即:开辟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契机,通过与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直通机制。加强农产品和“农超对接”工作力度,通过省商务厅协调成都市商务局,在成都市双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彭州(?阳)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绵阳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州农产品专销区和直营门店。

  (五)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指导各县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新建和改造现有农贸市场,建设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建材市场、中药材市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各类连锁经营、超市、便利店、直营店、商贸中心、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街、培育商贸重镇。在农村充分利用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有的农家店,初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乡村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农家店成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枢纽。

  (六)积极推进内外贸和服务业项目建设。

  按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2014年核定的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配送中心的批复,要求茂县、马尔康、金川县,九寨沟县、松潘、、县,积极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县级配送中心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指导理县冷链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项目推进工作;指导九寨沟县煜丰酒店、若尔盖县第二农贸市场、唐克农贸市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做好项目续建和扫尾工作;指导金川县观音桥镇2个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项目建设;指导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4个民族地区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指导州九网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电子商务项目工程的实施。

  (七)积极加强外贸出口工作。

  为使我州更多的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大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度,围绕今年省厅开展的“万企出国门”活动,积极组织我州外贸企业参会参展,截止到目前共组织家34企业参会参展,今年新增外贸获权企业3家。积极到重点联系出口企业和有出口潜力的出口企业调研,宣传外经贸扶持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外贸出口中遇到的出口退税、融资、市场开拓等困难和问题。加强与国税、外汇管理、财政等部门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八)确保市场秩序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按照国务院、省安排部署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行动,我州拟定了《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了《2014年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绩效考核办法》和《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时变更了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季度确定重点领域、目标任务开展整治,保持对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督促各县明确了工作机构,落实了责任人,建立了沟通协调、案件信息统计等制度。收集汇总上报案件月报,形成简报9期。全州查处各类案件113件,涉案金额达37.81万元。

  二、商务系统财政扶持项目和资金到位情况

  (一)内贸资金情况:2014年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核定我州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县级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下达补助资金520万元;批复我州理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库和冷链物流项目建设,下达补助资金425万元。共计下达资金我9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于今年5月由州财政局全部下达到各项目实施地财政局,现各县正在加强项目推进工作。

  (二)外贸资金情况:2014年我州兑现了2013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4.35万元;2014年度外经贸促进资金20.74万元现已分别拨付到各外贸企业。

  三、切块到市州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1、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项目建设:下达金川县观音桥镇2项目,下达资金120万元。

  2、民族贸易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分别下达我州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4个项目,下达资金300万元。

  3、电子商务项目建设项目:下达我州州九网旅游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电子商务项目,下达资金58万元。

  4、项目推进工作经费:下达资金11万元,分别安排马尔康、九寨沟县、县、若尔盖县和金川县。

  以上共下达我州内贸流通服务业项目7个,下达资金489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于今年9月全部由州财政局和州商务局联合行文下达到各项目实施县财政局,现各县正在加强项目推进工作。

  四、商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社消零目标任务情况:2014年1-9月,我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41.43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6位(实际第4位),完成州定目标任务62.6亿元的66.18%,完成省定目标任务58.78亿元的70.48%。

  (二)外贸出口目标任务情况:1-9月我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89万美元,同比增长33.9%,完成全年进出口目标任务3661万美元的92.6%。其中:出口2179万美元,同比增长53.5%,完成全年出口目标任务2600万美元的83.8%,进口1210万美元,同比增长9%。

  (三)服务业增加值目标任务情况:1-9月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09亿元,增长5.9%。

  (四)引进外资目标任务情况:省商务厅没有下达考核目标任务。

  五、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情况

  我局现有行政审批事项7项,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1项(2008年8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审议,川府函(2008)281号,已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审批)。今年以来,我局主动与省商务厅对接下放到州级的审批事项,没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没有自行设立的审批、核准、备案、登记、注册、收费等情况,所有审批事项都通过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布:一是对工作责任进行了再分解,进一步规范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程序、明确了岗位职责。二是对审批时限进行了再压缩,进一步压缩了行政审批时限,将办理期限再压缩14个工作日,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并对重、特大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对服务质量进行了再提高,以“零距离”细节化服务为标准,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办结制,推行“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审批,一站式办结”。

  六、当前商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市场体系规划滞后。重生产、轻流通的“轻商”思想使我州城乡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滞后,各县忽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的县在规划上把好的地理位置留给工业,使商业布局不科学、不集中,让百货店、批发市场和大量的小商店、“连锁铺”自生自灭。目前,我州13县中,大部分的县都没有商贸流通商业网点规划。

  (二)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州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限额以上经营企业少,在社会商品零售总数中所占比重小,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结构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强,起不到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很难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三)商业中心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商业发展缓慢,全州城市化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以农牧业为主导的格局还未真正改变,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信心明显下降,消费欲不强,开拓城乡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困难较大。导致整体市场需求不旺盛,购买能力有限。

  (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我州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支撑服务业发展主要依靠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服务行业,而这些行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受市场变化和季节影响较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对非营利性行业的依赖过大,市场化盈利性服务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明显不足。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减少,导致相关联的行业指标下降较多且权重过大。

  (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内部结构优化是州服务业的需求。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专业技术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服务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技术含量高、服务层次高的领域进展缓慢,导致全州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仅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左右,而营利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

  (六)发展服务业基础条件差。一是县域发展不平衡,地域化差异及服务业内部构成比例不优。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州2013年城镇化率34.59%,居全省第18位,分别低于国家和全省19.1、1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是服务人才缺乏,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高级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七)外贸出口企业规模小。我州出口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出口产品基本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类别比较单一,该类产品对人民币升值等成本变化极其敏感,盈利困难,且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州出口商品结构仍处在初级和单一化阶段,对传统产业依赖程度较高,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容易处于劣势,部分商品出口存在着季节性

  七、下步对商务资金安排的建议

  (一)内贸资金支持方向建议:建议支持民族地区每个县建设“应急储备代理库”。以提高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应急处突工作的效率;支持民族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包装、分拣、果蔬气调库建设;支持民族地区特色商品市场建设、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民族特殊需要商品市场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农畜土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加大对民族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服务业项目支持建议:一是请省厅支持,派发展服务业专家就我州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加快我州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并帮助制定州十三五规划,确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布局确定发展项目等。二是请省厅在制定申报项目政策时,应针对三州的实际情况,降低项目申报条件,并确定“三州”应申报和建设的项目。

  (三)外贸项目支持建议:由于省厅在制定相关财政扶持项目的标准均按照内地标准来制定,我州外贸出口企业均为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相关标准,建议省厅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对民族地区予以区别对待。

  (四)对项目管理建议: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内贸流通服务业企业规模小,要求发展内贸流通服务业的愿望迫切,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此,特建议对民族地区内贸服务业项目的审核、申报、实施、验收、绩效评估程序时,适当降低相关标准,如标准与内地相同,民族地区难以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

【篇二】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


  一、20××年上半年商务助农增收目标完成情况

  20××年,州农工委下商务局商业服务助农增收人均目标任务为40元/人。经统计,截至20××年第三季度,全州商业服务助农增收人均实现纯收入为30.3元/人,实现总金额为2121万元。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增加政策性扶持收入。切实加强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1577个农家店(其中:乡级店214个,村级店1363个)的后续管理工作,让其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农家店经营收入。按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核定项目,积极推进我州9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个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及理县保鲜蔬菜冷链体系建设。现农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乡村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有力地提升我州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加大发展商贸流通业。充分利用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我州现有商贸流通企业、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扩大消费需求,引领消费需求,创造消费需求,积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农牧民增收。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农家店建设、“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工程”,完善农牧区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农牧区消费环境,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构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三)大力发展餐饮业。餐饮业是极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已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行业。因此,我局积极开展特色餐饮评定,按州服务业领导小组的要求,于今年6月在全州范围内评定出“格桑花”优质服务示范单位28家。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县着力打造餐饮特色一条街,发展藏羌特色餐饮业,努力营造我州餐饮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我州餐饮业真正打造成展示品牌形象、交流发展成果、提供就业岗位的广阔平台;积极引导各县藏羌特色餐饮,深入发掘和整理本地的主食、小吃、菜肴和茶饮等独特制作工艺,推动餐饮产业做大做强,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美容美发、家政、洗染、洗浴、再生资源回收等居民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娱乐、农家乐、藏家乐、乡村风情餐饮等民生性服务行业,不断培育民生性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为农牧民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网点布局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影响消费。我州商业体系尚处于网点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三级(州、县、乡)商业网点尚未形成、网点分布不尽合理的状态。存在商业网点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综合性的多,专业性的少;购物类多,服务类少;低档次的多,有特色、上档次的少;专业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居住区、社区商业网点不配套等结构性矛盾,这些均给促进居民消费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流通和消费环境欠优化,影响消费。近年来,我州以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为宗旨,以扩大消费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为基础,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对促进消费增长,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卫生环境;通畅有序、保障得力的安全环境;货真价实、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细致周到、热情礼貌的服务环境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中高收入群体消费群体,如一些中高消费品消费流向成都等地。

  (三)流通企业“散、小、弱”问题,影响消费。近几年,我州消费品市场有了较快发展,但商贸流通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国内、省内的一些龙头商贸企业、大型商贸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综合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比较低。

  (四)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影响消费。当前,我市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流通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成规模的超市,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形式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二是经营秩序不规范。我州农村消费市场中,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个体户,对商品、品牌、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经营不规范;加之农民鉴别真伪商品和品牌的能力差,对散、乱、差的商品流通状况不放心,这都不利于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畅通。三是监管乏力。由于农村消费品市场监管薄弱,造成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成为农贸市场采购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四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我州乡镇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尚未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有机衔接,布点选址存在随意性。同时,业态间发展也不平衡,导致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较快,而农产品购销流通网络、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农村供求信息网络等建设尚未形成规模。五是配套建设还有差距。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配套体制没有完全到位,限制了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健康发展,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五)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农牧民增收。由于受国家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州商贸流通业较去年同期增长缓慢,经济不景气,商家们纷纷反映生意难做,经营业绩不好,从而导致农牧民增收困难。现城乡居民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节约消费,从而导致全州餐饮业较去年同期低迷,生活必需品和日用消费品在全州范围内销售不旺,严重影响了农牧民增收。

  四、下半年商务助农增收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力度。我州现已初步形成了酿酒葡萄、优质蔬菜、特色果业、特色马铃薯、优质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种植业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不能形成产地型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更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为此,我局将按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三绿市场工程”建设(即:开辟绿色通道,建设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契机,通过与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各大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构建长期、稳定、紧密的农产品直通机制,加强农产品和“农超对接”工作力度,继续在成渝等各大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专销区和直营门店,使农牧民自产农产品达到优质优价,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发展旅游购物网点,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指导各县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为广大游客在旅游购物方面创造消费需求,为各位来州游客提供优质旅游购物环境,引起游客的消费欲。规范建设以旅游纪念产品、农畜土特产品、中药材产品、野生菌类产品为主的旅游购物网点,并以此提高旅游购物网点在商贸流通业中的比重,让旅游购物网点得到有力发展,并尽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打造旅游商贸重镇,增加就业岗位。按照各县的城乡总体规划原则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定位,以及人民不断上涨的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的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大特点,深入挖掘民族餐饮和商业文化,积极引导各县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商贸重镇。极力打造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商贸重镇,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在信贷项目和经费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向社区和农村乡镇扩展,发展标准化、便利化的标准型超市和卖场,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三是发挥中小商贸企业“小而精”的优势,积极与大企业联盟,借鉴大企业先进成熟的物流、供应等重点技术经验,提高现代化程度。

  (五)加快改革创新,构筑流通产业现代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产业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流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二是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培育和打造城市商业中心,不断促进我市商贸流通业态的升级。三是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加强连锁经营流向城镇、郊区、农村,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新的增长点,促进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四是稳步推进电子商务,加快流通信息化建设。五是积极发展物流配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要加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六)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增强市场辐射的带动作用。一是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力度。我州通过验收合格的农家店有1577家,因此,要升级改造现有的1577农家店,要在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础上,新建和改建一批农家店和乡镇商贸中心,增加配送品种,增强综合服务动能。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市场。根据市场周边的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各类专业市场的职能,突出“精、专、新”,重点培育和建设能够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专业市场。三是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农村购物环境,为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篇三】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


  按照《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14年服务业发展报告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2013年服务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全州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8.11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到33.4%,比第一产业高出18.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低18.2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加,占gdp比重稳定在较高水平,居全省第五位。

  2、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强。2013年,全州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9%,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对全州经济贡献率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税收是重要力量。2013年,全州共实现税收收入27.1亿元(含上划中央收入),同比下降6.6%。其中,服务业税收为9.03亿元,占总收入的33.3%,同比增长1.5%,占比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

  4、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服务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教育、公共管理)仍占有主导地位,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7.1%。并且过半的增加值由非营利性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福利团体、党政机关等行业产生,2013年非营利性服务业行业增加值40.11亿元,同比增长11.4%。生产性及营业性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6.3%。

  5、服务业领域投资不断加大。2013年全州完成投资405.98亿元,同比增长2.6%。服务行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完成投资252.7亿元,增长16.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2.2%,增速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4.3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发展。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6550万元,同比增长6.4%,受邮政行业经营收入下降影响,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9.8%,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7.5%。从业务经营活动看,客运量达3763万人,同比增长9.5%;货运量达2748万吨,同比增长12.6%,客货运总周转量697285万吨公里,增长12%。

  (二)批发零售业稳步增长,住宿餐饮业增速回落。2013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2849万元,同比增长7.9%,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6.8%,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6.1%;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7118万元,增长7.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1.2%,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9.2%。从业务经营活动看,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281万元,增长14.6%。

  (三)金融业稳定增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838万元,同比增长3.8%,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9%,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1.8%。从业务活动看,全州存贷款余额均稳步增长,12月末,全州各项存款余额435.15亿元,同比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186.44亿元,同比增长12.4%。

  (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9189万元,同比增长7.1%;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7%,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3%。

  (五)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放缓。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473万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3.2%,较去年同期降低0.5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3778万元,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3%。

  (六)非营利性服务业稳步发展。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1150万元,同比增长11.4%,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1.4%,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63.9%。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实现增加值204145万元,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34.5%。

  三、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78.11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中居第20位;在全省21个地市州中居第20位,仅高于甘孜州(73.1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4%,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呈逐年降低趋势,较发展要素接近的甘孜州低2.9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全省35.3%的比重。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州第27位,全省21市州第17位。服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缺少龙头骨干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点多面广,缺少大型连锁企业。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商贸住宿餐饮企业140家、房地产企业11家(正常生产4家)、重点服务企业17家。与把建设成为经济西进的桥头堡、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和新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优。内部结构优化是服务业的需求。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服务业如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专业技术等市场发育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服务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技术含量高、服务层次高的领域进展缓慢,导致全州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2013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7.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1.4%。而营利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只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3.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县域发展不平衡。地域化差异及服务业内部构成比例不优,服务业增长完全依赖于非生产性行业造成各县服务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从增速看,全州十三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有9个县,增速(12%)与最低增速(7.4%)相差4.6个百分点。从总量看,总量的马尔康县服务业增加值136612万元占全州的17.5%,总量较小的黑水县、理县、壤塘县三个县服务业增加值之和仅占全州的11.8%。

  (四)城镇化水平低,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缺乏。2013年城镇化率34.59%,居全省第18位,分别低于国家和全省19.1、10.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城镇人口比重相对较少,拉动消费力量薄弱,服务业的需求潜力不足,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高级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发展服务业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全州产业发展综合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

  1、大力发展交通和现代物流业。要按照州委提出的“一综合、三节点”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要求,围绕“畅出口、强骨架、上等级、保安全”,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公路规划建设与州内的机场、铁路建设有机衔接,构建重要次级交通枢纽骨架,着力提升和健全枢纽功能,扩大规模,完善网络,优化结构,全面提升服务运输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建设覆盖全州的物流通道网络。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加快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生活必需品、药品等领域物流发展。拓展邮政物流,支持快递能力建设,推动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协同发展。

  2、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业。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观光旅游质量,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文化、红色、乡村、湿地、草原等专项旅游,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按照强化项目、强化特色、强化营销的要求,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旅游畅通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力抓好九寨、黄龙、达古冰川、四姑娘山等旅游景点的管理,并同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藏羌民族风情休闲度假村等一批特色民族景区建设,形成自然景点与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走廊。重点培育一批在州内注册的有竞争力的大中型旅游企业公司,支持民营和小微旅游企业发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3、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与扩大需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对拉动消费和投资的积极作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居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大力发展演艺业,推动全州文艺演出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全州文化产业水平。

  4、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广告业,提高广告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兼并重组、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矿业权评估、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推动拍卖、典当服务业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

  5、巩固发展流通服务业。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更快增长。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百货店、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会员店,大力发展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提升传统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业网点,发展农资和日用工业品配送下乡服务,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

  (二)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提供充足人力物力财力

  服务业的发展,人力是关键,财力是保障,物力是基础。为此,既要积极拓展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规范人才市场,建立并优化服务业人才队伍,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引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将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纳入政府人才引进、使用管理范围,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服务业投资多元化,积极鼓励和吸纳民间投资,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真正把民间投资纳入发展规划内,更好地为民间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强政府服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审批程序,做好配套服务,出台相关政策把民间投资作为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为全州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完善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分散收集数据、集中统一核算”的原则,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推动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州委州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强化服务业目标考核

  要完善服务业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强化督促检查,将服务业增加值支撑指标分别下达到州级相关部门,并纳入工作考核。

商务工作专项总结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