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会士阶层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首选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渊明为什么却想辞官归去呢?®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教学方法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语:“源中一日,渔耕自得其乐,无论魏晋;世外千年,保暖皆为使然,何须有汉”同学们,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里有着桃之夭夭、山溪水满、鸡犬相闻、男女耕作的田园农村美景,也有淳朴热情的桃源民风,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陶渊明,我们曾经在他的《饮酒》中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归隐向往。今天,让我们学习《归去来兮辞》继续感受他的隐士情怀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问1:学生圈画出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如实词“来、胡、谏、觞、容膝、盘桓、遑遑、乘化”,虚词“而、以、兮”,汇报课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预习成果。
明确:胡:何,为什么。谏:止,挽救。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问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注释,学生归纳文章大意。“请同学们概括本文大意。试着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归纳”同桌自由交流,并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明确:本文作于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读
问1: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找出作者归隐的原因。问学生“陶渊明身上有着浓厚的隐士标签,他为何要隐逸?请找出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明确:序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问2:在作者归隐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提示学生结合作者其他作品《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为形役”为主要原因。联系《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板书:本*自然、厌*世俗、好田园之乐)
问3:从这些主要原因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读文,并举手发言。
明确:本*自然,讨厌*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板书:高尚的理想志趣,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受了其中厌恶*黑暗,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你能找出其他对于*厌倦的诗人作品进行分享吗?让学生课下进行搜集整理。(比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表达了诗人厌恶*,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情感。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篇二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幻灯片1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幻灯片2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三)、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四)、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幻灯片3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幻灯片4
四、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五、布置作业
(一)、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自责鄙弃*
自悔蔑视权贵
归辞官归田自觉向往田园
去自醒
来隐士情怀
兮归家途中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辞愉快生活抵家欣喜固穷守节厌恶*
到家闲适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坚定决心
隐居乡间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课文的思想内容
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资料链接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四、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正音;注意语气、语调及语顿)——集体朗读——自由朗读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三读--明白音乐美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
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如“惆怅”“崎岖”,叠韵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对比《荷塘月色》)“
4、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如:
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可让学生分析探讨读法)
第一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
第二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平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
另外还要五读六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五、疏通字词
并完成练习三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试着背诵;
2、完成练习一、二。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三篇.doc正在阅读:
高三语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三篇07-14
2020拜年祝福句子大全【三篇】01-16
2019陕西高考招生报名工作通知08-14
2018年天津中西医执业医师报名入口:国家医学考试网【已开通】04-06
2021年四川税务师补报名时间:7月26日至8月6日08-03
夏季的校园作文500字09-12
我的动物朋友四年级400字作文06-07
小学三年级学生评语简短06-11
2018年山西中考政治题及答案-2018年江西新余中考政治答案05-06
2021年西藏中医执业医师二试报名时间、条件及入口【10月19日-10月24日】09-01
关于落叶的作文600字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