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必修三资料

时间:2024-01-07 19: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a. 区域含义、发展和对外开放
1、区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岛状。
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3、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4、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对外开放程度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b.东南西北区域发展
1、三大经济带划分:东部沿海12省(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中部9省(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省(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3、北方地区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长期以来,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当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包括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近20多年来,南方沿海地区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4、西部大开发:(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有一定的科技力量,旅游资源丰富,农林资源丰富。(范围)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中部崛起意义:有利于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对东部升级)为东部一般加工工业的转移提供适宜的接受地,保障东部产业结构升级顺利进行。为东部新兴产业的产品提供一定的市场需求。为东部产品西进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条件。(对西部开发)提供大量的商品粮、饲料粮以及其他的农副产品,为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农牧业的结构调整,解决后顾之忧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发挥中部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西部开发提供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各种产业装备。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市场、交通条件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提供完善的通道。
c.区域资源调配
1、当代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南水北调:
东部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可调水量较大,源地水质最差,黄河以南梯级抽水,以北顺地自流,有京杭大运河即沿线湖泊可利用。中部从丹江口水库中游调水,可调水量较小,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西部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调水,水质,地势复杂,工程耗大。
利:(对输入区)可缓解用水紧张,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美化环境,控制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共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不利:使长江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使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影响江淮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使地下水水位升高,引起土地盐碱化,沿途工农业污水降低水质。
3、西气东输:
跨越三级阶梯。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最终送到上海市。
意义: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天然气开发使用,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西电东送:
山西、陕西、内蒙火电——华北,四川水电——华东,云南、广西水电、贵州火电——广东。 利: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缓解交通紧张,减少沿途煤炭损耗污染。不利:加剧大气污染,过度采煤引起地表沉降,污染水源。
5、北煤南运。
6、产业转移:
利: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缩小与珠三角的经济差距。不利:由于许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嵌入,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d.土地荒漠化
1、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地处温带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坡面陡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过度砍伐、开垦、放牧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2、西北荒漠化。
分布: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陕,甘,宁,青北部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日照长,蒸发量大。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降水强度大,土质疏松易侵蚀。高大地形阻挡水汽,加剧干旱。植被由东向西覆盖率降低。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
3、红色荒漠。
分布:江西,湖南丘陵地带
自然原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强烈,丘陵地带坡度大,增加流水速度。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
4、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5、防治: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用水,控制人口增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e.洞庭湖湿地
1、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洞庭湖作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洪蓄水,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2、湿地减少:(原因)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湖区沉积。(影响)调洪能力下降,易发生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破坏,航运受到影响。
3、保护:退田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4、合理利用: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不合理利用:砍伐灌木,开垦土地,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体工程建设不断,城镇建设。
5、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商品粮基地: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粮食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增产潜力大。交通便利,科技含量高。
f.田纳西河开发治理
1、水系特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注入俄亥俄河,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2、水文特征:落差大,流量大,季节性变化大,汛期为12月到次年4月,无冰期,含沙量小。
3、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平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
4、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5、对农作物生长不利: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的背风坡,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6、治理前:洪水危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仅航运开发。
7、开发治理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防洪,航运,发电,灌溉。工业上发展电力工业,吸引高耗能工业。农业上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保护环境。
8、经验: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9、梯形开发:根据地形地貌,从上游至下游开发一系列水电枢纽工程。意义:减少淹没损失,减少工程量,就近开发,就近供电,大大减轻洪涝威胁,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10、工业依据:水电、核电、火电、水能和煤炭。工业优化前:高耗能,化工、冶金、建材。优化后: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
11、洞庭湖借鉴(耕地减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发展相关加工工业,利用河流丰富的水能资源发展高耗能工业。
g.美国农业发展
1、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交通
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的经济效益。
(2)美国主要农业带: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玉米带——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小麦带——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棉花带——南部。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3、农业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4、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行限耕、休耕、补贴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h.德国鲁尔工业区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离铁矿区近。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结构单一。
3、能源环境问题:大气污染严重,出现酸雨和化学烟雾。治理:通过设备改造增加除尘装置,对烟尘进行无害化处理,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设备。
4、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治理环境污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5、启示: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强化政府的扶持,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技术升级与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交通,重视生态修复,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合理布局工业。
i.珠三角工业化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区位因素:(农业)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工业)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有对外开放政策。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劳动力丰富。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
3、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所形成的超级经济圈。意义:做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扩大经济腹地,可以从周边省区获得空间和资源,可以从港澳地区获得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对周边省区,可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港澳地区,可以获得发展空间和资源,转移部门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4、城市化进程:
第4 / 8页
改革开放初期,(原因)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特点)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原因)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特点)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5、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6、问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质量下降。失业人口多,产生贫困问题,影响社会安定。
7、对策: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j.地理信息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GIS):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GIS应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城市规划和管理(设计、工程选址、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燃气、自来水、排污)、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
2、 遥感(RS):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航天遥感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航空遥感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机动性强,分辨率较高。近地遥感分辨率高、范围小。
3、全球定位系统(GPS):由GPS空间星座(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控站)、用户系统(接收设备:接收机硬件——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GPS数据处理软件)组成。要想获得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程),必须接收到4颗 GPS卫星的信号,这4颗卫星称为定位星座。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4、数字地球:阿尔·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涉及: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
第5 / 8页
k.莱茵河 黄河 长江
1、莱茵河航运价值: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
2、黄河悬河:(成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危害)河堤决口,泛滥成灾,暴雨洪峰。(治理)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治理沙漠,加固堤坝。
3、长江洪涝:(成因)流域面积大,积水量多,季风气候明显,降水集中,上中游落差大,水势迅猛,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湖泊调节能力降低,泥沙沉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降低。
l.判断气候类型
A、 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低气温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再以降水定型(气候类型),锁定目标。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均匀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m.地理分界线
1、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2、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4、自然地区界线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
(2)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6、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n.区域地理
1、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
2、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3、根据经纬网判方向,先看纬线南北方,在在劣弧范围内看地球自转方向。
4、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6:00,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是18:00。
5、太阳直射经线是12:00所在经线。
6、上午等于下午,丄半夜等于下半夜,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7、极昼和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以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
8、太阳直射X.,则(90-X.)~90.出现极昼或极夜。
9、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北半球热带的度数,也就是回归线的度数,是北半球出现极昼或极夜的度数,也是北极圈度数的余角。
10、今天范围:0:00经线—(向东)—180.。昨天范围:180.—0:00经线。
1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从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从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
12、赤道上永远6:00升,18:00落,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夜,越向北,昼越长。
13、北极点或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无变化,其值的大小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14、如果某两点在太阳直射点同一方向,则这两点的纬度差=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
15、南北回归线间某点的纬度=│夏至日高度-冬至日高度│÷2
16、晨昏线与纬度相切点的纬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余角,此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或0:00,此切点如果有极昼,则0:00日出,24:00日落。
17、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晨昏线向西移,太阳直射点也向西移。
18、大圆航线:经线圈、赤道、晨昏圈。同一半球两点的最短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
19、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早(时间上要加),也就是先看到日出(要在同一纬线上)。
20、过180.时向东加一天,但钟点不变,向西减一天,钟点不变。
21、国际标准时是指0.经线地方时。
22、时区数=经度数÷15.(四舍五入)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23、正午太阳高度角=90度-(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用“-”时表示,当地与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一半球。
24、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25、地图任意两点相对高度:(n-1)d<h<(n+1)d。n:等高线相差条数。d:等高距。

高二地理必修三资料.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f3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