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课本_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人生寓言(节选)》教案

副标题: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人生寓言(节选)》教案

时间:2024-10-01 00:2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常识。

  2、理解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及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二、了解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明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的寓言有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深山老林中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副研员。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辩性为主,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四、《白兔和月亮》

  1、朗读课文。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变化?结果如何?

  前: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闲适独具慧心

  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

  因为──得失之患

  结果:放弃了财富。

  3、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巨大的财富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得失之患。金钱不是万能的,如果它带来了严重的得失之患,还不如放弃。

  五、《落难的王子》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落难的王子”在“落难”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前:多愁善感,惧怕厄运。

  后:性格顽强,直面厄运。

  因为特殊的经历和遭遇锻炼了他。

  3、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案# 导语设计

  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 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显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来源:学*科*网]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 有两处转折,请学 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体显示:

  (1)______________独具审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无忧 无虑的嬉戏。

  (4)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

  (5)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各具风韵。

  (7)___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8)___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闲适的心情。

  (10)________乌云蔽月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险象迭生。

  4、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1)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 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5、学生跟录音轻读,体会寓言含意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听读录音,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思考: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 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2)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3)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4)文中“天 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来源:学科网ZXXK]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 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幸运 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 美德。 (培根《论厄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 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 同 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担承生活的挑战。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人生寓言(节选)》教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q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