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本想只剪个10块钱的头发,被理发师说动心,做了“一个37元”的发型,结账时却要付1776元,因为不是一个发型37元,而是做头发用的夹子,一个要价37元。21日,记者了解到,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发改局已对这家名为“悠哈”理发店作出了处罚决定:因为价格欺诈,该店被罚款9万元。(10月22日《钱江晚报》)
模拟题
你怎么看理发店被罚9万元的事件?
【政策解读】
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包含“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等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依法制止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益,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实施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
第四条 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与消费者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
★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
【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参考分析】
美发店的老板心灵并不美,时常玩一些文字游戏,坑害顾客,这样的事例发生过多次,等到结账时,顾客才发现价格欺诈,可是为时已晚,如果不乖乖就范,有的打手就会一哄而上,不交钱休想走人。
标价37元,结账时1776元,这样的美发店居然照样开门营业,究竟有多少人被坑害过,恐怕一时无法查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地相关主管部门都是“睁眼瞎”,监管一旦出现了真空,商家“宰客”“乱收费”等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也许有人说,对一家小小的美发店一次就重罚9万元,是不是太过分了?小店能承受得起吗?因此,有关部门出面解释,这样的处罚是参照了“青岛天价虾”事件,我以为这个处罚并无不妥,美一次发,店主就赚了上千元,处罚9万真不算多,如果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不足以产生震慑作用,更不能警示其他商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罚并不多,对于某些无良的商家而言,只有罚得其倾家荡产,才能真正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才能还消费者一个满意与放心。
希望这样的重罚能扩大至其他行业,商家的违法成本承受不起了,自然就会本本分分地经营,明明白白地赚钱。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提出对策】
其实,对美发店的罚款根本没有任何疑义,它的所作所为已经欺诈了消费者,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执法部门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对其进行处罚是很符合执法流程的行为。
有些人之所以有疑义,主要是因为9万元罚款是否太高的问题。但面对这种欺骗消费者的店家,就要用通过重罚来对整个行业和市场进行宣示,商家挣钱要本分经营,违法经营的后果是难以承受的。只有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才能让这些商家本分经营,而不会有走歪门邪道的心思。
不过,本次事件之中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赔偿问题。本次事件之中,在市场监管局的调解下,理发店退回了小顾会员卡费用3200元。很多人认为这已经足够了,能够把钱追回来不就完美了吗?
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五十五条有这样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很多时候,国家法律之所以无法发挥效力,就是因为很多人明明知道有这种法律,但却只顾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放弃使用法律武器。
如果本次事件之中的当事人要求赔偿,那么必然会有人认为其太过分。可是,这才是法律应该去做的,只有让这些黑心店家明白,想要讹诈、欺骗消费者最终反而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就能够让店家再也没有勇气去违法经营,自然也就能够让消费者直起来腰杆子,能够在交易之中得到更加公平的地位。
因此,面对这种欺诈行为,只有相关执法部门秉公执法,用“重罚”和正常的执法手段进行制止和惩处,那么自然也就会给市场带来一阵清风。
2017年公务员申论热点:美发店被罚9万是应有的处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