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导语】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
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 迫离开祖国。
(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时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八)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九)继续精读第四段
1、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十)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 国曾授予肖邦“俄 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doc正在阅读: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07-02
日本移民的生活成本高吗?12-20
2020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分数线已公布12-01
16年11月大学生药店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7-24
带着梦想出发01-23
2021年河北专接本建档立卡汉语国际教育及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计划08-09
2018宁夏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原司法考试07-04
移动互联网与碎片化作文800字11-04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总结笔记06-22
大学生房地产公司实习报告精选范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