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导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马上就到中秋节了,除了兴奋,想必还有很多期待吧。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句子
1、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2、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3、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4、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5、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6、一轮杏黄色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7、满月像个黄黄的灯笼,从东方天边挑起在天空。
8、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9、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10、清晨,残月像一块失去了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
11、一弯新月宛如一叶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给我送来一片情思。
12、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13、一弯朦胧的月亮正林蝉翼般透明的云里钻出来,闪着银色的清辉。
14、初升的月亮挂在山顶上空,虽然像云朵一样苍白,但是每一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
15、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中秋节诗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9、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中秋典故
典故一: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和后羿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但有一天嫦娥为了救后羿,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大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每年的八月十五,后羿会上月亮之上和嫦娥团聚,久而久之,每年的八月十五变成了中秋节,寓意着团圆。
典故二:吴刚伐桂
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所以我们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会看到月亮之上,有人伐树的身影。
典故三:玉兔捣药
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所以小兔子变成了中秋节的象征了。
典故四:离春拜月
战国时期,齐宣王娶了一个叫钟离春的皇后,此女极丑无比,但此女从小就喜欢拜月,后来给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平步青云,因此八月十五那天拜月,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撒。
典故五:元璋分饼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说统治者管得太严,这个消息怎么传出去呢?刘伯温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把这个消息放在月饼里,然后通知他们今晚起义,也就是八月十五起义,结果真就成了。后来朱元璋就把这些有功之臣弄在一起,没封八月十五就给他们分月饼,月饼从此在民间传开了。
小学五年级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精选.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