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说课稿课件|初三上册历史课件说课稿

时间:2022-03-30 20:27: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文档大全网搜集的《初三上册历史课件说课稿》,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第1课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二)讲授新课: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家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地跨亚非

  灭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强盛时期: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版图,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征服了地中海东岸的迦南和叙利亚地区。通常认为,是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图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阳历

  历法:太阳历

  ①制定依据:按照尼罗河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②基本内容:一年分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节日,一年365天。

  ③地位:人类历第一部太阳历。

  ④影响:罗马历法、今天的公历,都源于此。

  B、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

  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

  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C、医学成就:木乃伊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

  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

  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灵魂不死”……

  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二、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写道:“他(胡夫)*所有的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都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

  •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出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l/1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间。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反映了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较高的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小结:金字塔是建筑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三、法老的统治

  1、背景:统一的国家、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强化国家统治机构和国王权力。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三)、课堂小结

  古代埃及:建国:公元前3500年,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灭亡:公元前525年,科学文化成就:天文学(太阳历)、数学医学、象形文字、金字塔。这些是古代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所谓文明,指的是埃及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思考: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课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

  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②只有消灭*,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将他的命令和法规刻在上面

  (3)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x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初三上册历史课件说课稿.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59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