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镇基层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在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市规划局有关领导紧紧围绕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干部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的主题,于今年11月中旬深入我市边远山村——郊区平坦镇常家山村,对山区农村的现状、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视察调研,并结合实际对村里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资源和资产浪费严重是常家山村最突出的问题。
一、基本概况
常家山村位于郊区平坦镇最北边,与盂县路家村乡交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距平坦镇政府所在地307国道约15公里,仅有一条简易的公路相联。村子周围山峦起伏,绵延叠嶂,时断时续的芦湖沟小溪在群山环抱中绕着村子自北向南呈弧形流过,象镌刻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一个巨大的问号,任凭岁月的流逝发出声声的叹息。常家山村人少地多,居住分散。全村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7人,分散居住在5个自然村中。其中,石家山28口人,杨坡堰5口人,常家山16口人,崔家庄3口人,周家山5口人。共有耕地733亩,果园20余亩,大牲畜12头,羊150余只。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土豆、红薯、小麻、苏。
二、现状分析
(一)发展优势
常家山村地下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地面的河沙、石料不但丰富,而且易于开采。全村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生态环境宜人。所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和无污染农作物在左近村镇小有名气。5个自然村周围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巍峨莽莽,荒山、荒坡、荒沟、荒地随处可见,共有2000余亩宜林宜牧,自然资源丰富,潜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存在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由于连年干旱,加上农作物品种单一,农业产品附加值低,产量递减,影响和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全村虽有20余亩果园(杏树100余株、苹果树1000余株),但由于果树品种落后和缺乏科学的管理,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畜牧业方面,全村仅有150余只山羊,品种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养殖;村里的村办企业硫铁矿窑于1995年停办后,由于人员、资金和市场的原因一直未能再次启动。除此之外,村民没有任何其它副业,除有限的农业收入外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2、农业资源、资产浪费严重
随着村里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趋势,常家山村被弃耕的农田和闲置的房屋越来越多。全村总共有耕地733亩,现在实际耕种的只要350亩;全村共有可供村民居住的房屋(窑洞)188间,现在实际有人居住的只有95间,很多房屋已闲置不用或堆放杂物。
3、人畜饮水困难
常家山5个自然村均是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有史以来就比较突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煤漏水和连续的干旱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致使该村成为全镇严重缺水的村庄之一。现在各自然村虽然有流量很小的空山水供人畜食用,但到2月份后部分泉水流量减小甚至断流,将直接影响到人畜吃水问题,而且随着阳煤集团采煤区的逐渐推进,势必造成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下降和空山水的断流,全村人畜吃水问题将日益突出。因为缺水造成人民的生活困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4、交通单一落后
常家山地处偏僻,地形复杂,与307国道仅有一条长达15公里的简易的山区公路相联。这条公路虽已拉通,但坡陡、弯多、路险,路况差、等级低,防护设施不足,交通十分不便,人员及货物流通困难。
5、就学就医困难
由于居住分散,各自然村均不够条件设立小学校,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只好举家外迁,在辛兴等地就近上学。但住的是高价房、吃的是高价水、交的是高价学杂费,农民负担沉重。
单一落后的交通,再加上村里又没有卫生所,村民就医十分困难,只能是“小病抗一抗,大病才出山”。
6、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受教育少、信息闭塞、和外界接触交流不多,村民素质普遍不高。安于现状者多,长远考虑者少;受小农意识支配、得过且过者众,积极寻找出路、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者寡。致使郊区环保局等数家单位几年来的扶贫工作收效甚微。
7、支、村两委工作难度较大
受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常家山村的支、村两委成员很难坐到一块商讨全村发展问题。加之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村干部的补助长年得不到解决,整个村级组织人心涣散,台上干部台下干部矛盾尖锐。村民也对支、村两委的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几个自然村各自为政,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既影响了全村的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全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作为小集团利益的代表,严重干扰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正常工作秩序,削弱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致使支、村两委开展工作困难重重。
三、发展思路
基于地处偏僻、交通单一、人少地多、居住分散、人畜吃水困难、农民增收缓慢和农业资源浪费严重等几方面因素分析,常家山村发展的出路有二:一是退耕还林还草,举村外迁,重建家园;二是挖穷根,摘穷帽,因地制宜抓调产,千方百计促发展。
(一)迁村
现在的平坦镇由原郊区平坦镇和辛兴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3月份合乡并镇后,镇党委和政府曾就常家山等几个边远贫困山村的发展问题做过专题研究,提出了把常家山5个自然村迁入魏家峪村的设想。随后,平坦镇党委书记赵平书带领工作组于今年8月份到常家山进行了挨户访问,劝说村民搬迁。但在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中,我们通过深入农户调查走访、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农民推心置腹谈认识等方式,了解到迁村工作困难重重:虽然两个村的支部领导已就迁村一事进行了几次协商,常家山村的部分村民也到魏家峪村实地了解过情况,但村民们态度普遍不积极。一是部分干部群众仍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认为旧村是“祖宗基业”,“风水”好,所以“宁肯咽菜吃糠,不能背井离乡”;二是村民目前经济尚不富裕,对举村外迁后的住房建设、生活开支等感到力不从心;三是一少部分村民提出了许多过分的要求,如原住房有几间政府必须赔偿几间、政府必须首先安排好村民的工作等,甚至错误的认为村干部在迁村工作中有暗箱操作,背地里装了腰包、吃了回扣,从而给迁村工作造成了许多人为的障碍。
总之,迁村工作直接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利益,涉及面广,牵涉到许许多多具体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坚持“三性”原则,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是科学性,要请相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迁村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二是民主性,既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对迁村的意见,又要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三是合法性,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二)强村
从常家山村的经济发展方面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很大的,但是从整体上看,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民增收困难,这些都制约着小康建设的步伐。常家山村要想走向富裕,一是必须摆脱传统的、小规模的单一粮食生产,走向高效、高附加值的专业化经营;二是必须要摆脱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两个方面的缺位,成了当前常家山村经济迅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瓶颈。常家山村要解决上述两个瓶颈的制约,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殖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于本村资源优势,按照“稳粮、兴林、抓牧”的思路,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达到农业稳村、牧业立村、林业强村,从而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调整农业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在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上下功夫。
不再囿于小规模、粗放、依靠传统技术的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田面积、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以优质玉米、优质小米、中药材、无污染蔬菜、瘦肉型猪等市场紧俏、前景看好的优势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稳步扩大无公害精细蔬菜、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发展某一种农产品及其规模,一定要考虑市场的因素,走“订单农业”的路子。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通过市场导向指导全村农业资源的配置。其次,从本村实际出发,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且能可持续发展的本地名、优、特传统品种以及引进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
2、大力发展林果业,在培植绿色支柱产业上下功夫。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培植以林果业为主的绿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按照“山顶松柏刺槐戴帽、山间经济林带缠腰、山脚农田葱绿环绕”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在常家山村周围的卢岩垴、龙天庙、担山、望天垴等荒山和大量的宜林荒坡、荒沟、荒地上种植优质苹果树、杏树、核桃树、花椒树、枣树等经济林和松树、柏树、槐树、杨树等木材林,特别是要把公路沿线建成绿色经济长廊。假以时日,必将使常家山村成为层峦叠嶂、树木参天、林荫蔽日的“天然氧吧”,成为一幅山青水秀、林茂粮丰、农牧兴旺的山水画卷。
3、加快发展畜牧业,在提高养殖业比重上下功夫。
充分利用本村丰富的饲养资源,重点发展以山羊为主的食草牲畜。考虑到村民尚不富裕,可以尝试引进资金、村民有偿使用等办法,发展养殖专业户,建立优质山羊基地。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
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的硬件环境,不仅留不住人,更招不来人。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全村生存的基本条件,为解决多少年来困扰全村发展的人畜吃水问题,常家山村自筹资金6万余元,在龙岩垴上修起了蓄水池,并铺设了简易的地下自来水管网,初步解决了吃水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引水干渠、深井和地下管网等水利设施,添置必要的农用机械,为实现稳定增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方设法改变常家山交通单一的现状,保证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另外,目前常家山村电视节目只能接收到山西电视台的节目信号,全村仅有四户村民安装电话。要想办法筹集资金,安装全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千里眼)和程控电话(顺风耳),让农民眼明心亮,耳听八方,打开山门看世界,及时了解致富信息,拓宽科技发家的思路。
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要想富,得有好支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常家山村要发展,一是用支书,更要培养支书。选拔政治素质好、政治水平高、思想观念新的党员干部勇挑重担,从政治思想到知识全面武装自己,当好全村建设与发展的领头雁。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紧紧围绕抓调产、促发展这条农村工作的主线,从现在做起,带领全村上下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精髓,以此为契机,坚决摒弃“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和消极畏难思想,尽快在全村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想改变常家山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不仅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而且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村民的社会主义民主、道德、法制教育,要从党员干部抓起,弘扬正气,扫除歪风邪气。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村里的图书室、文化室、小公园、游乐室等文化场所和设施,让先进文化成为全村的主色调,用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村民的活动,用科学法律知识武装村民的头脑,用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精神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封建、落后、陈旧、错误、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实现农民精神和思想的升华。
(三)扶贫要扶智,脱贫靠自己
实践证明,扶贫攻坚和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调研是新形势下模范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形式之一,值得肯定和推广。但从常家山来说,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缺智力、缺劳力、缺门路、缺技术、缺资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的扶贫对象,仅仅是给点米面给点钱或单靠面上的一般措施,难以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所以,扶贫工作一定要坚持深入下去,联村、联责、联心,忠实的实践“三个代表”。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引技术、引资金,和农民一起闯市场,真正使干部转变作风,使农民得到实惠。
另外,常家山村脱贫不脱贫,致富不致富,关键还要靠村民自己去努力。全村干部群众一定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负重攀登的创业精神,立志改变常家山的现状,摆脱多少年来贫穷的桎梏。
篇二:乡镇基层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重视基层教育成为当今时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都说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地基的牢固与否,而基层教育则相当于我们人才培养,国家未来的地基,基层教育成为了我们当今时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虽然国家在多方面关注基层教育,但我们还是在一些地区发现了一些问题。xx年暑假期间我对重庆市云阳县一些乡镇地区教育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了解云阳县基层教育的相关情况,分析该地基层教育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为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及行政决策提出科学的依据。
(二)调研内容:
研究基层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基层教育的政策保障及行政支持政策以及研究对基层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三)调研地点、方法:
xx镇xx学校
研究方法:主要是积极参与教学工作、走访、访谈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
(四)调研过程:
对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进行了部分走访和访谈,收集到当地大量的基础教育信息,也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然后通过对资料的汇总分析,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五)调研时间:
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六)调研结果:
我们考察的地方位于xx,是全国的贫困县,交通比较闭塞,工业不发达,农村人口比例高。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因此这里农村对基层教育不足,隔代教育较为普遍。农民知识水平低,社会责任感不强,家里孩子较多,80%的农村家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孩子,加上农村经济不发达,学校较少,低年级学生95%都是超大班级教学,常常都是教室能坐多少人就多少人一班,调查得知,一个班基本上有60-80人左右,教育安排不合理;教师的级别也普遍不高,好的老师不愿来农村教学或者是被调离去教高年级;85%的小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一般都只有黑板加粉笔,老师根本就没机会用更好、更科学的教育设施施教;师资力量严重不足,80%的乡村老教师对新课改不熟悉从而导致不能正确教导学生学习,而偏远山区没有能力聘请新型教师任教;师资水平较低,政府也不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及对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据调查,70%的学生家长也不重视孩子学习,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这里,由于师资、教室有限,一年级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虽然早已告别了三四个人挤一张桌子的时代,但一个小教室要容纳那么多学生上课,光桌椅的拥挤,就让人感到难受,还谈什么在课堂上搞活动呢?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声中不知不觉地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献上优质教育。再加上乡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上的悬殊过大,没有城里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一个班里,往往有八九岁乃至十几岁的一年级学生不说,就班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不少难度。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大,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让去上的,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前后左右南北上下都分不清的。
(二)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影响着孩子,青少年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有关家庭的要素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规模小、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已经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过去的布局结构不但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了,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而高效的实施。调查发现,80%的乡村老教师对新课改不熟悉从而导致不能正确教导学生学习,而偏远山区没有能力聘请新型教师任教。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而后就是师资力量的不平衡,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调查中发现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只有五个老师,教育水平严重低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农村教育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了我国基层教育地方性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同时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设立基础教育专项经费,改善教学设施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基础教育作为一项投资未来的事业,作为消除社会贫困、预防犯罪和减少社会矛盾的社会干预手段,逐步把基础教育重视,或以政府为主提供基础教育服务,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我国也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投入、规划、制定准入的标准等等;关键是政府要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才能解决社会公平,才能真正地为每个儿童提供公平的机会。政府应该设立基础教育专项经费,减少学校的资金问题,为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该重视基础教育,改善教学设施,改变以往的那种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
(二)加强对家长意识的教育
在云阳县这个贫困县城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也没能给自己的子女灌输良好的学习理念。政府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这样家长才能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青少年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利用好家长学校这个载体,优先解决青少年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教学内容和方法可针对当地实际和家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通过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力求使家长了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以便更好地与学校教师合作,支持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加强应对基础教育班级规模的限制
基层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素质的奠基性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投入、规划、制定准入的标准等等。政府应加强对基础教育班级规模的限制,不能任由学校安排进行大班教育,那样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应该实行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以缩小班级规模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小班化教育同时还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科学地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师资、良好场地、设施的作用;其次为学生提供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第三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受教育者,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青少年教育体系,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向管理要质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前提。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依法落实学校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学校教师,保障他们享有应有的福利待遇,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教师的尊严,是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基本前提。为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例如,合理的教师聘任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应列为必备条件,在教师身上“节约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各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才的培养,基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基层教育中的这些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宣传认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让我国青少年健康成才,为国做贡献,才能更好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在阅读:
[乡镇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乡镇基层发展现状调研报告07-30
学生带手机去学校检讨书1000字:学生带手机去学校检讨书11-15
茶文化艺术节主持词三篇07-08
2021年贵州专升本考试时间:5月23日07-12
2021年新疆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10月25日起】09-02
高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三篇】02-06
2021全国政协办公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公告09-19
校园的春天作文400字09-04
2018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备考复习技巧03-21
湖北宜昌2017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