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三篇】

副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三篇】

时间:2021-10-04 03:45: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传统的教学手段枯燥无味,没有直观的形态供学生了解。有了课件教学,使古板变生动了,抽象变形象了,深奥变浅显了,沉闷变愉悦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的使学生理解其意义。下面就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的识字教学以文中分散识字为主,在依次讲解课文中相机识字,然后再集中巩固。课文理解以边讲边画图为主,再对照所画的图学习相关段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你们知道这个小英雄是谁吗?(蜜蜂)教师范写“蜂”注意与“峰”区别。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蜜蜂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教师相机板书。

  2、教师指题问“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引导学生评价。

  3、同桌互读本课生字,纠正字音。

  4、游戏检查认字情况。(一起来做摘苹果游戏,把生字组词,然后放进句子里让大家找一找)

  A、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C、往常派去请他的那个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D、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问列宁。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蜜蜂为列宁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教师相机介绍关于列宁的一些资料。(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全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组织和建立了俄国的共产党,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那我们再去看看蜜蜂是怎样帮助列宁引路的?

  换此练习,常常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经常)

  齐读1、2自然段。反馈练习: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都看见了什么?

  我们根据课文来画一画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好吗?

  花丛——蜜蜂——园子——房子

  5、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蜂人看到列宁后都说了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列宁遇事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作出判断,解决问题,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以后我们遇到事也要多思考,多分析,多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莫、斯、附、派、谈、讶;理解:附近、向导;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基本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2、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生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蜜蜂引路:范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二、合作交流

  (一)认读生字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先听范读,再自己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感悟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事件发生的时间:1922年。

  事件发生的地点:莫斯科。

  事件: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回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第二课时

  一、巩固延伸

  1、复习生字。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创编表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二、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课件【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8l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