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汇编 篇一
湿地减少,源于部分政府区域发展的管控“失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湿地承包后,农民无序发展畜牧产业,致使土地承载压力直线上升,最终植被减少、旱涝多发。这种发展方式直接令农民陷入“环境恶化——承载加大”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难逃“竭泽而渔”的发展苦果。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正是告诫湿地管理者:唯有保住湿地红线,才能长享发展红利。
保住湿地红线,要发展生态旅游。湿地破坏源于农民收入提高的愿望,但错位的发展模式令他们事与愿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湿地保护仅是空谈。当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之风骤然兴起,如果政府引导农民改变以往农耕畜牧的产业模式,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势必令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如今我国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级政府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合理设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蓝图,打造湿地特色旅游的产业链条,将牛羊成群的“老牧区”变为风景秀美的“新景点”。
保住湿地红线,要开辟有机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都“远走他乡”,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农业耕地荒废,更令传统乡村没落。湿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色研究优势产品,通过开辟有机农业,形成“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线。通过提升农业产品耕种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建设,将外出经验成功引入,促进新型产业建设。
保住湿地红线,要强化人才培养。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无论是发展生态旅游还是开辟有机农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湿地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当地农民多年发展畜牧,并不具备科学生产能力。当地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知识,帮助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升级为“产业工人”,为湿地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良的人力资源。
湿地红线是我们获取发展红利的基础,而发展红利的取得又可为湿地保护平添助力。各级政府在规划湿地发展时,要将自然环境的红线保护思想贯彻始终,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其再现昔日“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湿地风光,长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红利。
2.202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汇编 篇二
坚定信念,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如果不能秉持人生信念,就没有进步的方向和动力,也就难以通过刻苦努力取得成就。袁隆平秉持着一心为民的信念,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南仁东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反观一些官员,由于信仰淡化,信念动摇,最终因贪腐而锒铛入狱。
传承精神,才能形成优秀的社会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曾中断,就是因为无数精神文明传承将每个个体凝结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优秀的社会文化。而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却因为缺乏传承而精神匮乏。疯狂追星,甚至为之轻生;沉迷网络直播,甚至不惜为之违法犯罪;娱乐无底线,甚至公然消费革命烈士。这些精神贫瘠的人群,会渐渐拉低社会的道德底线,只有传承精神文明,加强道德教育,才能整肃社会风气,形成优秀的社会文化。
铭记使命,才能锻造坚定的国家意志。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趋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不足的问题。中国的近代史遍布着屈辱与悲哀,要想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必须铭记使命,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强国兴邦为目标,锻造出坚定的国家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掌握自身命运,为人民的生存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墨子曾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坚定的意志,即使有理想、有能力,依然无法实现。只有每个人都做到“身正意定”,才能共同建设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这种环境才能反作用与国家、社会,乃至于每个人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空有目标和理想是不够的,只有坚定信念,传承精神,铭记使命,才能做到“志强智达”。
3.2024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例文汇编 篇三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策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实现不仅关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关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更关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动向的调整。科学与有效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共同构筑起实现应民所需政策的堡垒。而要彻底发挥出政策这两大功效,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落实化便显得尤为迫切。
注重政策的动态调整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根脉所在。“明者因时而变,智者因时而动”,背后映射出的是一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的大智慧。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期许和要求。
完善政策的配套措施是保障政策有效性的灵魂依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够凸显出政策的有效性。“全面二孩政策”在推行和过程中面临着“爬蚤心态”的尴尬正是医疗、教育、就业、保险等相关民生配套政策的缺乏导致而生;“限塑令”的推广与普及中面临的“夭折”挑战也正是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民众环保意识的匮乏等造成的。
如此种种,好政策虽然“恰逢其时”的应运而生,却因为没有被贯彻落实而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故此,要实现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以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先手棋”。
政策引领发展,政策关乎民生。政策的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好风凭借力”,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实现政策的动态调整,不断以人为本完善政策配套,才能让科学有效的政策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海洋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