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导语】《踏莎行》是宋朝诗人张抡创作的一首词。张抡宋高宗年间独自登高秋游,赏万山秋景,有感而发,故作此词。词上片写秋天山景,下片写仲秋赏月。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欣赏下张抡的诗词《踏莎行•秋入云山》,欢迎阅读!
《踏莎行•秋入云山》
宋•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赏析】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几句,总写秋山给人的感受。作者以“云”字写山,点明山势高峻的特点。“物情潇洒”四字写出山中景物清秀爽丽之貌,不仅写出秋对万物产生的影响,还写出景物之情。“百般景物堪图画”句,以画入诗,诗中有画。山中秋景,无处不美,令人目不暇接,于是词人选取了代表性的丹枫、黄花两物进行描摹。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描写出秋山独特的自然风景,富有意趣。上句的“丹枫”,即经霜后的枫叶,色艳如丹,故称;“万叶”,极言枫叶之多。以“万叶”来形容丹枫,则渲染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如果说“丹枫万叶”的色调是明艳的亮色,那么“碧云”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暗淡色彩。由于山势高耸如云,山上火红的枫叶便与天上青白色的云气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山图。下句的“黄花”,即黄菊,以其色泽金黄,故称。山岩中的菊花遍布,遥望时星星点点,如散落的黄金屑镶嵌在山岩中,故曰“千点”。“幽岩”二字,一写山中草木茂盛,二写山岩之深邃。这两句写丹枫、黄花,分别以碧云、幽岩作为陪衬,画面色彩淡中见浓,浓中有淡,明暗变化,对比强烈,突出了山之高峻,岩之幽深,纵向对比之下更显秋山之清幽静美。
扩展阅读:张抡的人物生平
张抡[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张抡为此事作文章呈给皇上曰:‘臣曾经读天竺的经书,知道出世间有极乐国土这个地方,此国有佛,号阿弥陀。最初时享有国土高居王位,后来舍弃国土不居王位,超然解脱独尊觉悟,悟入本心证得圣果。以广大宏深之愿力,普度一切芸芸众生。其极乐国土皆是以无上殊妙的众宝所庄严而成,土地皆由黄金铺设,没有高山河川丘陵深谷之险阻。气候常年如春天一样地清爽舒适,没有阴阳寒暑晴雨不定的变化。无有饥寒老病生死轮回之苦,也没有五趣杂居之浊恶不净。阿弥陀佛用这些种种的神通,方便善巧地引导众生,使其欢欣喜乐生起信心。只要能够在日用平常之中;能发起一念净心,念彼阿弥陀佛圣号。即此当下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幻化的色身灭尽时,此本性亦不断灭,一刹那之间,极乐佛土即刻现前,就如同拿著契约,去领取自己寄放的事物一样的容易。
臣恭敬地听闻其说,于是更加努力修行,精进不懈,无有间断。念念之间唯有佛名,如是用功也已经有好几年。全家老少,无不因此而受到感化。因此在我破旧屋舍的东边,挖掘水池栽种莲华,仿效慧远大师结集莲社遗留下的风范,每日率领妻子儿女课诵佛号一万遍。另外又在每年春季、秋季的最后一个月,选择良辰吉日,就在普静精舍,与共信佛道的善人一同修行。于是见闻此事而随喜参与者,如云彩般地聚集、如河川般地会合,唱念佛号的声音,就像潮水翻腾于江河一般持续不断。从慧远大师创立莲社,距今已经经历了数百年,在这些年间,无论僧俗,景仰羡慕其余留下来的高风,推崇追随其高尚胸怀的,历代以来都不乏其人。然而其大多都是隐晦而不被人知,与木石一样地沉寂。臣子我何以独自有幸,乃蒙“太上光尧圣寿皇帝”,亲自挥洒御笔,书写“莲社”两个大字,赐下皇上如云彩美玉般的笔迹,实在是从来未曾有的荣幸。使得万人眼目共同瞻仰,众人的欢喜踊跃实在难以禁制。不只是传示于百官之间,更是千载难遇的盛事。并且真心的期愿天下后世,凡是见闻此事者,皆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扩展阅读:张伦的经典作品
烛影摇红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蝶恋花
前日海棠犹未破,点点胭脂,染就真珠颗。
今日重来花间坐,乱铺官锦春无那。
剩摘繁枝簪几朵,痛惜深怜,只恐芳菲过。
醉倒何妨花间卧,不须红袖来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