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导语】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件是激发学生兴趣并给一堂课确定基调的话,要恰到好处,形式活泼,吸引人,打动人,让听课者回味无穷。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欢迎阅读与借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踏花归去马蹄香(写作趣谈)
伍玉成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佳。
为什么*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画题中的“踏花、归去、马蹄”都是具体的事物,容易用图形表现,所以一般人都在这表面上下功夫。而题中的重点在“香”字上。这“香”是一种感觉,凭嗅觉所得,而绘画是让人从视觉上感受。如何在画面上体现出“马蹄香”来就很不容易了。让马踏花瓣太表面、也太直接了,也难突出那“香”味。用蝴蝶来烘托真是想法新颖。蝴蝶为什么追逐马蹄呢?不正是体现“马蹄”的香么。这“香”不是直接画出来的,而是观画者很自然能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写作也是一样,作文之初要仔细分析题意,这就是审题。它是动笔的基础。然后精心地构思,寻找体现题意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好文章。
一、读一读,写一写。
召集骆驼得意称赞群山
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
二、照样子,写一写。
密密麻麻()()()
整理整理()()()
三、不改变原意,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
3、怎么能这样做?
五、课外拓展。
1、学习古诗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阅读《同步阅读》P66《差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后说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但他看到*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古时候,有一位的画师要考考他的三位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结果是,纸上画骆驼*少的徒弟却受到了画师的称赞,想知道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个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自读课文,粗知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zhàoluòtuomiánqǐfúruò
召集骆驼连绵不断起伏若隐若现
3.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召集:招呼集合在一起
连绵不断:绵,延续不断。文中指山峰一座连一座,不间断。
起伏:伏,低下去。文中指山峰有高有低。
若隐若现:若,如,像。隐,不显露。现,显露。文中指群山中的骆驼有时看得清楚,有时又看不清,看不清究竟有多少只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故事的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经过: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的骆驼的头),小徒弟(画了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涵
故事的结果真让人感到意外,想知道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吗?
1.指名读大徒弟画的内容,你来帮大徒弟说一说绘画构思。
(要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骆驼,“我”的想法就是把骆驼画的小一点,这样就能在纸上多画骆驼了)
大徒弟的想法*简单,也是常人的想法
2.指名读二徒弟画的内容,他的想法好在哪?
(二徒弟的方法和大徒弟的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
大徒弟和二徒弟究竟可以画多少只骆驼?
(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的骆驼毕竟受到纸张的限制,骆驼的数量是有限的。)
他们俩的画法有什么缺陷?
(无论是画骆驼,还是画骆驼头,太麻烦,要花费很长时间)
3.那么,小徒弟画了什么,好在哪?指名读小徒弟画的内容。
(小徒弟只画了一只完整的骆驼和一只不完整的骆驼。)
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哪些收获?
(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小徒弟思考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别人想不到的事。)
如果让你画,你想怎么样画?
(可以画许多骆驼的脚印……)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⑴<<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⑵引言:关于赵佶皇帝以诗做画的故事还有许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 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画风,你将怎样画呢?
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六.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若隐若现:
2.补充词语。
连绵()自()为()()大悟
情()禁若()若()惊()鸟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成陈述句)
(2)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改成反问句)
(3)草地上开满花。(扩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想别人没想到的》.doc正在阅读:
小学三年级关于爬山的作文范文03-06
2021年北京医学检验职称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4月10、11、17、18日】09-18
英国留学研究生影响费用的因素有哪些03-30
立秋后吃葡萄,好处多多【生活百科】02-14
我爱我家作文700字05-13
高考两百天冲刺标语,高考百天冲刺标语06-23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