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导语】作为一个新高三生,如何使自己从高中前两年相对轻松的学习状态,转到高三的临战状态呢?这其中既包括学习规划、心理调节,也包括饮食起居的细节。新高三生要制定高三学习和生活计划,尽快适应高三的学习生活。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高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XX)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XX;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浓XX: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XX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XX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五、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六、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七、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哪些)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XX氧化物(Al2O3)反应;跟XX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XX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Xx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制取XX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XX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XX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XX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3.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4.n=m/M;n=V/22.4;n=cmol/L·V(aq)L
5.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__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7.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8.电离方程式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
9.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XX盐、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10.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1)电荷、原子不守恒,如:Fe+Fe3+=2Fe2+、
2)拆分错误,
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写成:CO32-+2H+=CO2↑+H2O,应写成:CaCO3+2H+=Ca2++CO2↑+H2O
3)化学原理错误,
如:Fe和HCl反应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写成Fe+2H+=Fe2++H2↑;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H++OH-+SO42-+Ba2+=BaSO4↓+H2O,
应写成2H++2OH-+SO42-+Ba2+=BaSO4↓+2H2O
11.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1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1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14.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时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5.升失氧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
火焰的颜色及生成物表现的现象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5、硫在空气中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6、硫在纯氧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生成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9、磷在空气中燃烧,白色火焰,有浓厚的白烟
10、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11、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很亮,有浓厚黑烟
12、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3、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黄色
14、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融而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