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核心知识点摘选 篇一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包括建设项目概况调查和环境概况调查,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编制,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实施等。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包括防治目标、防治时段和区段(点段)的具体措施部署,开发建设单位和责任范围,措施实施的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预期效益,水土流失监测与管理等。
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核心知识点摘选 篇二
(1)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减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
(2)合理选择弃渣弃士场,保{正弃渣场安全,并对弃渣弃士场实行先挡后弃(先修建挡土墙,再弃渣)的操作方案。
(3)实行集中取土、集中弃土方案,既减少破坏又相对易于防治。
(4)合理确定施工期,避开集中的降雨季节施工可避免土壤和水蚀流失,避开大风季节施工可避免土壤风蚀吹失。
(5)施工期备齐防止暴雨的挡护设备,如盖网、苫布或稻麦草帘等,在暴雨来临前覆盖施工作业破坏面.可极大地防止土壤流失。
(6)矿业和工业项日做好弃渣、尾矿、矸石的回用和堆放,防止风吹雨蚀的流失。
(7)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尤其须加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3.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方法》核心知识点摘选 篇三
(1)首先应考虑农业利用,即恢复为农田。凡坡度适宜(<15℃)、地面稳定、降雨或水分适宜并有足够土壤覆盖可形成耕作土壤的(一般>30cm),应复垦为农田。特别是弃渣场、取土场和临时占地的生态恢复,都首先应以农田为优先考虑。由此可知,环评中应十分重视事前保存表层土壤,才有利于事后的恢复。
(2)考虑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和培植。换句话说,把土地整治看作是一个重建植被并使之不断改善的动态过程。整治后的土地往往由于缺乏表土或表士比较瘠薄,生产力很低,需要不断培肥,提高其生产力,增加新建植被稳定性,因而可以利用城市污泥、河泥、湖泥、锯末或农业废弃秸秆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可接种苔藓、地衣等,防止风化;可种植绿肥植物,即选择具有根瘤或有固氮菌根的植物(如豆科植物),改良土壤:或有针对性地施用一些肥料物质,改良土壤。
(3)根据具体条件,考虑土地综合的、合理的利用,并需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向、主要功能,配备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取土场做鱼塘,事前要使取土场深度适宜,取土场大小要有要求(适合于鱼塘经营),事后要有配套的进水出水流路,要有水源匹配。又如作为旅游景点使用,就要事先保护周围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如果作为建筑利用,如建房,则稳定性就成为重要原则。所有合理的土地利用都是详细调查和精心设计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