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中考物理_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总

副标题: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总

时间:2024-02-22 05:0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总》,仅供参考!

  


(一)物态变化过程

  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二)物态变化现象: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三)物态变化口诀分享

  1.温度计

  测温度的温度计,热胀冷缩是规律。

  冰水混合作零度,标准沸水百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或壁。

  进入稍候一会儿,示数稳定再读数。

  计数仍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读数:仰读偏小俯偏大。

  3.熔化和凝固

  固态变液为熔化,液态变固称凝固。

  固体分晶和非晶,非晶熔化无局限。

  晶体熔化有熔点,吸收热量温不变。

  4.汽化和液化

  汽化

  液态变气称汽化,包括沸腾和蒸发。

  蒸发发生液表面,任何温度都进行。

  液体蒸发要吸热,依附物体温下降。

  剧烈汽化是沸腾,内部表面同进行。

  一定温度才发生,沸腾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异。

  压强与之有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四)如何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共有六种,虽然每种单独理解起来都不难,可一旦将它们放在一起,综合起来再去认识,它们之间的名称就容易混淆了。近年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的习题多了起来,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先明确两个问题。

  一、选准研究对象

  题目中是研究谁的,是谁的物态发生了变化,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如夏天,吃冰棒能解热,这是为什么?该问题的研究对象就是冰棒,它在嘴里熔化时要吸热,所以能解热;但有的研究对象不好选择,容易发生思维的混乱,如向手上"哈气"和"吹气"时,手的感觉为什么会不同?"哈气"时,是呼出的水蒸气在手掌上液化放热而使人手感到暖和的;而"吹气"时,是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加快而使手感到凉爽的。可见,它们的做法虽然相似,但由于手上感觉的不同,就推出了发生变化的对象不同,致使物态变化的过程也不同。

  二、正确把握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

  物态变化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所以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一旦确定了,那变化的名称也就可以确定了。但在确定前后两种状态时,题目中常常有干扰因素的出现,如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人眼看不到的气体常隐含起来而不说出,像水变没了、樟脑球变小了等;有的物质状态还有容易使人混淆的字眼,如"白气"、"白雾"等,明辩它们所处的状态也是一个关键,由于"白气"能被人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由小液滴组成的雾状物,由于小液滴的体积非常小,它能悬浮于空中,好像"气"一样,但它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同理"白雾"也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2018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总.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Q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