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煲的汤很好喝,令人赞不绝口,它香浓,但更浓的是,它充满了母爱的味道。
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要学着做家务给妈妈分担,那时候便是妈妈教我煲汤。她教我把红枣,胡萝卜,薏米,党参,花生,枸杞,龙眼肉等材料放进煲里,之后再放猪肉等主食材料,最重要的是记得要放姜,最后“一锅熟”,按上4小时,静待美味的汤出炉。
之后我便跃跃一试,按照了妈妈的吩咐,第一次煲也算是这样的了,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正常的煲汤方法,尝了尝,味道不咋地。于是妈妈就鼓励我,告诉我慢慢来,第一次煲成这样的水平算不错的了,于是我的信心就加了一点了。有一次我糊里糊涂的不知咋地,竟然放多了水,差点把整个煲都“淹”了,最后,就变成大大一锅汤,看到这情形,我便自我嘲笑道:“煲了那么多,不愁没得喝了。”妈妈听了意味深长的说:“傻孩子,煲汤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在于汤的多少。就好像是朋友,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按照你这种做法,汤是多了,但是,味道也就淡了,别人喝了就会觉得太淡了就拒绝了,同样,煲绿豆、红豆糖水也一样,谁不能放太多,豆也要适量,一些街边卖糖水的,炎炎夏日,看到糖水那么受欢迎,于是就‘加料’,把水加进去了,但是,那样的话,糖水就变得不沙了,口感也没有那么好了,自然喝你糖水的人就更少了,当然,妈妈告诉你不是叫你要去卖糖水,而是让你懂得其中的道理。”
妈妈还说,煲汤一定要放姜,它就像是调味料,但是它又是必不可少的。一次哥哥煲汤忘记了放姜,妈妈盛了一碗尝味,喝了一口就知道了,便问哥哥是不是没有放姜,哥哥便回答“是”。我就觉得倍感好奇,于是就寻根问底问妈妈,只记得妈妈回答说是姜祛风的,煲汤放姜比较好,喝起来也增加了汤的味道,汤就更有“魅力”了,看来我又涨知识了。
在逐渐煲汤的过程中,听妈妈说话,让我知道了其中有关“汤”的知识:冬瓜汤是夏日解暑必备;枸杞在夏天的时候不要放,因为人喝了容易脾气燥;薏米是去湿药材……听了这么多,我的见识又扩大了。
说到枸杞,犹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肚子饿,正赶着妈妈在煲汤,我便从材料中翻翻找找,看到了枸杞,起初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它的颜色和形状吸引着我,于是我便试吃了一口,味道不错,然后我便一把抓起,准备放进嘴里,不巧,被妈妈看见了,我的心里忐忑着,只见妈妈淡定道:“别那么大口,也别吃那个,过来,我给你吃的。”于是,我便松了口气,妈妈的微笑使我主动道歉,我还以为她会很生气,“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的。”“孩子,没关系。下次饿了,就告诉妈妈,别再去翻那些了,那不好吃的。”妈妈的温柔和原谅感动了我,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我要好好照顾她,不让她担心。
后来我慢慢发现,妈妈煲的汤总是很好喝,汤料足,味道很浓,在煲的过程中汤滚烫了发出扑鼻的香,连忙听到邻家小孩的赞叹“谁家煲汤那么香!”但我照足妈妈的方法煲汤,汤的味道是有了,但味道总是没有她的那么好喝,我在想,或许这就是母爱的味道吧,妈妈每一次煲的汤都有一种母爱的味道,代表的是她对我们的爱,都是当上母亲之后,人就会变得不一样,会更加有爱心了,特别是对待自己得孩子,满满得都是爱,还真的有一定道理哦。而我年纪还小,当然还没有当上母亲,自然而然不具备那种心情,那份善心的爱,或许多年后我当母亲了,自然就懂了那种心情,煲的汤也倾向于妈妈的汤的那种味道了吧。
后来我上初中了。妈妈看我学业繁忙,压力应该很大吧,每个星期回去,她都会把她的拿手靓汤摆出来,让我好好喝,上了高中,更是那样,甚至由原来的猪肉汤变成了好喝可口的椰子炖乌鸡汤。妈妈帮我盛汤时候,总会帮我盛满,然后里面有很多的豆豆,她知道我喜欢吃豆,于是就满足我,而我也知道她喜欢吃姜,每次看到碗里有姜就第一时间留给妈妈,夹到妈妈碗里。看着那些豆豆,我不禁自叹:“吃那么多豆,等一下照镜子满脸是豆怎么办?”妈妈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就你最搞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教我煲汤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了现在,我普遍煲汤的时间就变成了两个小时。虽然煲汤的时间缩短了,但妈妈对我们的爱还一直在,永不会消失,永远发光发亮不失光彩。喝着妈妈的汤,不禁感叹道:母爱的力量,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