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导语】《诗经·召南·摽有梅》与《桃夭》,都是反映女子婚嫁的诗篇。《桃夭》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故诗之情趣欢快;此诗流露出待字女子唯恐青春被耽误的怨思,故诗之情意急迫。下面®文档大全网就给大家介绍下爱情诗词《诗经·召南·摽有梅》,欢迎阅读!
《诗经·召南·摽有梅》
先秦·佚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注】
梅子纷纷落在地上,树上还剩下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要趁着吉时,切莫错过好时辰。
①摽(biào):落下,坠落。有:助词,没有实义。
②七:七成。
③庶:众,多。士:指年轻的未婚男子。
④迨:及时。吉:吉日。
【赏析】
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她望见梅子落地,引起了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同人结婚。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陈奂说:“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他们道出了诗的主题与兴意。
或许只有《诗经》里的女子敢直接说出“追求我的小伙子,要趁着吉时,赶快来提亲啊”之类的话,当然她说的比较诗意:“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子成熟了,纷纷坠地,“摽有梅,其实七兮”,树上只剩下七分梅子了。此情此景,她敏锐想到自己还待字闺中,爱情还遥遥无期,可是青春这么短暂,转眼间就错过了的年华,于是她忍不住唱出自己的心声,这么一唱,就开了古代女子征婚的先河。纵然当时社会男女不受封建礼教压制束缚,但一个女子敢如此坦露自己的心事,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由盛转衰比喻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从北朝民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到唐无名氏的“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再到《牡丹亭》杜丽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可以说都是这一原型模式的承袭。
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无疑把生命的本真展现得淋漓尽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面对大好春光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在当时社会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呼喊。从古至今,我们能看到有多少女性主动大胆地追求所爱的故事?她们做得最多的只能是在等待,等待……她们都认为男性应该是主动的,在各种顾虑中活生生地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压抑,甚至扼杀,这是多么的可惜。
扩展阅读:国风·召南简介
国风·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召南地方民歌,共十四篇,召南指召公统治的南方地域。
清阮元挍勘云:“闽本、明监本、毛本,移此谱入卷第一中郑氏笺、正义之後。案:十行本与谱序接连。考书录解题云:正义备郑谱於卷首。陈氏所见,乃正义原书,为得其实,则知郑谱散入各处,不复总聚於谱序下者,後来合并经注正义时,所改也。此一谱与谱序接连,正其迹之,未经尽泯者。闽本以下,所移非是。且郑氏笺正义之後,羼入此一谱於正义之次序,尤属紊乱,失之甚矣。又正义所载郑谱,是其原第,桧在郑前,王城在豳後,两正义屡有明文,而郑谱正义云对上桧风已作,故云又作,尤为显证,可见散入各处之失也”。
扩展阅读:作品简介
关于“周南”、“召南”二部分诗产生的地区及“二南”的具体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至今仍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我们从“二南”本身找内证,分析前人的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二南”绝大部分诗是来自江汉之间的一些小国,有少量诗篇也远及原来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的地区——今河南洛阳一带。因此“二南”诗的产地大致说来,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的郧阳,襄阳等地区。郑玄《诗谱》曰:“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
至于“南”的含义,根据甲骨文,证之以古代典籍,“南”原来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名称,后来才演变为一种地方曲调的专名,古书称作“南音”。“南”这种曲调最初盛行于江汉流域,以后才逐步影响到附近北方的地区。“二南”中的诗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词,自汉以来,虽然“声”渐渐失传了,但是“南”这个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
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召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左传·隐公三年》记君子的话说:“‘风’有《采蘩》、《采苹》”,此二诗均属“召南”。可见“二南”属于风诗,与其他国风一样是地方曲调。
“二南”(《国风·周南》和《国风·召南》)绝大部分诗是西周末东周初的作品,旧说以为是文王时期的诗,那是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