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时间:2023-07-08 04:2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在学习的日子里,同学们对知识点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一


  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2.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二


  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Cu2++2e-→Cu

3.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三


  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4.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四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_、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羧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与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与二元_(H2NCH2CH2NH2)、羟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热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与氯气加成反应(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铁催化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银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醛类(RCHO)、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OOH)、甲酸盐(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O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CnH2n+2;烯烃与环烷烃:CnH2n;炔烃与二烯烃: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烃:CnH2n+1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1、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卤代烃(如CH3CH2Br)

  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C—C—OH、卤代烃发生消去的条件:C—C—XHH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五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应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剂)

  乙酸CH3COOH官能团:羧基—COOH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6.高二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梳理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K0nv.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