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2018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副标题:2018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4-05-14 21:4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招聘# 导语】为了使广大考生清楚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积极准备,最终顺利通过笔试考试,©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注入黑海,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下列国家没有多瑙河流经的是()。

  A.奥地利

  B.匈牙利

  C.乌克兰

  D.俄罗斯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当时的繁荣景象?()

  A.开封

  B.西安

  C.杭州

  D.洛阳

  3.下列不属于京剧代表的戏曲是()。

  A.《霸王别姬》

  B.《贵妃醉酒》

  C.《白蛇传》

  D.《红楼梦》

  4.“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出自()。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5.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教育与经济

  B.教育与政治

  C.教育与文化

  D.教育科学技术

  7.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始人是()。

  A.赞科夫

  B.奥苏伯尔

  C.苏霍姆林斯基

  D.维果斯基

  8.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教育结构

  9.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0.某学校举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小张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在讲课时,评委提问小张对教学知识点前沿研究趋势的认识。依据平时的积累,小张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赢得评委赞赏。这主要反映了教师工作的()。

  A.示范性与榜样性

  B.复杂性与创造性

  C.全面性与细致性

  D.主体性与长期性

  11.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互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还逐渐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

  A.被管理与管理

  B.被保护与保护

  C.被教育教育

  D.相互尊重与平等

  12.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所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13.教科书是对某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的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基本材料。在编写教科书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4.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以()为主。

  A.体育

  B.教学

  C.开发智力

  D.道德教育

  15.为了让幼儿认识兔子,教师带来一只兔子让幼儿观察,这采用的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16.设计教学法,又叫单元教学法,其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特朗普

  C.伯克赫斯特

  D.兰卡斯特

  17.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D.高超的能力

  18.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处于个人发展的()阶段。

  A.获得基本信任感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D.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1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教育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0.在学习之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确立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教师培训制度

  B.学业证书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教育考试制度

  22.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规定,中小学校不得对学生()。

  A.组织郊游活动

  B.加重学习负担

  C.组织社会活动

  D.组织竞赛活动

  24.某小学黄老师把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叫作“学渣”。这个学生因此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造成恶劣影响。对于黄老师的行为,学校依法可以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强制或拘留

  D.行政处罚或解聘

  25.小学生王某课外活动时在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王某从单杠上摔下来,落到硬地上,造成骨折。谁应对王某所受的伤害承担责任?()

  A.王某自己负责

  B.王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C.学校负责

  D.以上各方均不负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教育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但与劳动力无关。

  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3.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评价判断。

  三、论述题(本题13分)

  试论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正确地组织复习以促进知识的保持。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案例材料】

  王老师班上的刘宇同学上课时常发出怪叫声,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刘宇反而非常得意开心,觉得自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后来王老师转变策略,在刘宇发出怪叫声后置若罔闻,并且提前告诉其他同学忽视刘宇的调皮行为,刘宇觉得自己的“演出”没有得到反馈,渐渐失去兴趣,从此不再发出怪叫声。王老师及时当众表扬了刘宇的进步,刘宇从此更加遵守课堂纪律了。

  【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结合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分析王老师的教育举措。(7分)

  2.谈谈如何做好课堂管理。(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自西向东流,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最后注入黑海。

  2.【答案】A。解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东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

  3.【答案】D。解析:《红楼梦》是越剧的代表戏曲之一。

  4.【答案】A。解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人物有米丁斯基、凯洛夫等。

  5.【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认为教育不是凭借教授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的思考。对方通过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强调理性,提出了回忆说。

  6.【答案】B。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7.【答案】D。解析: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提出了发展性教学原则;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和谐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其代表作有《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

  8.【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处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9.【答案】C。解析:终身教育理论的迅速发展,代表性的著作有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导论》、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

  10.【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指教师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题干中小张老师认真研读教材,依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课件,为参加讲课比赛做准备,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机智上。小张依据平时的积累,对评委的问题迅速做出恰当、合理的回答,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11.【答案】D。解析: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平等。

  12.【答案】B。解析:直线式组织是前后内容不重复的,螺旋式组织是内容不断重复出现,不断加深和扩展。纵向组织即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13.【答案】C。解析:在编写教科书时,应遵循的原则有:(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14.【答案】B。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全面安排其他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15.【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观察、收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活动。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6.【答案】A。解析:设计教学法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作为杜威的学生,他沿袭了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在1918年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并成为这一教学法的代表人物。特朗普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帕克赫斯特创立了“道尔顿制”,教师兰卡斯特和牧师贝尔创立了“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又称为导生制。

  17.【答案】C。解析: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8.【答案】D。解析: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9.【答案】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的效果。

  20.【答案】D。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做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如前有狼后有虎的两难境地:如在学校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于是出现的“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

  21.【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

  22.【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23.【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24.【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5.【答案】C。解析:因单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造成王某在课外活动时骨折,是学校对于体育器材的维护疏忽造成的,学校应该承担起保证学生安全的责任。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

  2.【参考答案】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主要有:

  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二、判断分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不仅对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三、论述题

  【参考答案】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影响遗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位置,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的多少,识记者对材料的需要兴趣以及识记的方法等。因此,运用遗忘规律,正确的组织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即理解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概括并确切地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块化就记得牢,有系统。(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储存,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防止遗忘的方法有: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②合理分配时间。③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四、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王老师主要运用了消退和正强化的原理。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刘宇同学的恶作剧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哄堂大笑,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强化,满足其被注意的心理,从而更加得意。而其后他再次做出同样行为,老师却没有批评他,也就是刘宇没有得到以往的“无条件刺激”,他开始对恶作剧的行为不感兴趣。因此其行为会慢慢消退。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在刘宇表现好的时候,王老师及时表扬他的进步,运用正强化的原理,增强其守纪律的行为。

  2.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善于处理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积极的课堂互动为前提。课堂管理应重视建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有效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其次,教师要做好对课堂群体的管理。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其中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利用群体的动力关系,维护课堂秩序,维持班集体的凝聚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气氛也会形成群体压力,从而导致学生的从众行为。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第三,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第四,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最后,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条件,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减少学习干扰,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情绪上的安全感。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可以包括: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018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K9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