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龄儿童少年上小学、初中需要考试吗?
答:不需要。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严禁使用考试、面试、测试、测评、竞赛、面谈、筛选简历或者任何变相形式选拔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严禁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的各类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
二、今年对小学入学年龄是如何界定的?对于因身体原因延缓入学的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答: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即2017年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均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因身体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提供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出具的身体状况证明,由当地学区、县教育局批准。对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者县教育局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原则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国家“划片、免试、就近”的原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学校分布和规模、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等因素,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核定招生计划。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方,一般实行单校划片;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可根据实际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具体实施办法就是“随机派位”),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
四、今年我县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如何招生?
答:继续坚持公民同招。经县教育局批准招生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继续纳入属地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优先满足本县学生入学需求,本县招不满的,可以适当跨县招生,但不得跨设区市招生。学校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坚决杜绝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核定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电脑随机派位招生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不得由学校自行组织。随机派位过程邀请公证机构、中小学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参与监督,派位结果即时向社会公开。
五、允许公办、民办中小学校自行组织招生报名吗?
答:不允许。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均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任何学校不得另行组织招生报名或自行通过网上预约、信息登记等形式提前进行预报名、预录取。公办学校未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一律不得招收寄宿学生,或介绍学生到校外教育机构食宿。严禁学校超计划招生、招收借读生等行为。对于违规招收的学生,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一律不予注册学籍。
六、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有哪些政策规定?
答:继续认真贯彻“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和有合法稳定就业、住所等规定要求,合理确定入学条件,简化优化入学流程,在参与报名、电脑随机派位等环节对随迁子女一视同仁,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入学权利。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广泛宣传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及入学流程。学校要实行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管理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如何接受义务教育?
答: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进入特教学校就读;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进入学校或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的,应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实施教育。对于入学安置有争议的,由县级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接受义务教育的能力进行评估认定,按照“一人一案”原则,提出入学安置意见,明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具体就读(送教)学校,做到应入尽入。
八、哪些对象的适龄子女可享受义务教育入学优待?
答: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的子女可享受相应教育优待政策。
九、今年中小学校招生工作什么时候开始?
答:2023年,公办、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政策、工作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包括报告时间、报名方式、材料要求、入学办法等)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在“威县教育局”公众号对外发布。
十、家长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2023年具体的中小学招生政策?
答:届时,家长可通过“威县教育局”公众号和学校网站等了解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会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招生相关信息,包括招生入学具体政策、招生划片范围、招生计划、入学条件、报名材料、报名流程、招生时间节点、工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等,充分、深入、细致解读当地入学政策。要在招生入学关键环节和关键时点,就关键政策及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就近入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避免盲目跟风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