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从河姆渡出土的骨哨算起,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它的音域较宽广(20度),音色圆润,因此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随着历代的发展,竹笛的制作工艺得到不断改进,演奏技巧得到不断提升,名家名曲不断涌现,它既能演奏中国传统的一些竹笛名曲,如“妆台秋思”、“挂红灯” 等,又可以演奏一些被移植的外国名曲,如:“霍拉舞曲”、“云雀”等。到现在,已成了一种音律准确、表现力丰富、极具魅力的乐器。由于竹笛入门简单、价格合理、表现力强、表演形式丰富等特点,广大音乐教师都竞相把它引入课堂,成为一种在学生中全面推广的乐器。关于少儿笛子学习的兴趣培养,这是一个较大的话题,内容也很宽泛。浅谈以学识,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提高学生的习笛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学生刚接触到竹笛的时候,要让他们充分感到“有趣”。
竹笛是一种极具魅力的乐器,只要能运用一些技巧,吸引住初学的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在竹笛教学中,每一届学生第一堂课,我安排得十分慎重,因为是第一印象,对于学生对待笛子的情感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次,在竹笛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笛子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竹笛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第一首歌曲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觉得《闪烁的小星》是最合适的。仔细分析这首歌曲,其实只有三句,每句又都是叠音,而且音域只有1 — 5,关键是这首简单的歌曲十分好听,学生也很熟悉。在第一次学习歌曲的过程里,一定能让学生有学习竹笛的成就感,体会笛子学习的乐趣。要学好竹笛,基本功是一定要练的。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技巧形成性的重复练习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学生愿意练习、乐意练习,我尽量化一些枯燥的练习曲为“练习游戏”,明明是气息的强弱变化练习,却在表现一辆救护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游戏中完成,明明是吐音练习,却在母鸡下蛋的游戏中完成。再次,让学生接触一些名家名曲,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好竹笛的“志趣”。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限于对笛子的喜欢,更要能够对竹笛文化有所了解。可以说,培养学生学习竹笛、推广竹笛的志趣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竹笛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它的发源、制作、演变、名曲、名家等等。
因而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与笛子有关的方方面面,以“包罗万象”的形式来展示笛子的内涵——像笛子的外观、笛子的制作材料、笛子的历史、笛子的分类、名家名曲、笛子的选购、保养和笛子考级等。特别是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像社会考级、特长生考试等,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笛子上有明显的收获,得到社会的肯定,还能在多次的考级考试活动中,找到笛子学习的价值所在,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在竹笛这方面的志趣。我们中国十多亿人口,有上百位专业从事笛子演奏的名家。不缺人口,也不缺演员,而缺的只是观众,爱好竹笛的观众。在小学阶段推广笛子,我觉得的任务还是培养观众,让学生能了解笛子、喜欢听笛曲,在练习的过程中享受笛子带来的快乐。我们的民族音乐在国外倒很有市场,而在我们自己的民族里,却没有大的市场,这说明培养观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常言道,忍耐是有限度的。再大的乐趣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也会成为烦恼。尤其是学习乐器的孩子,可变性很强。我们每年都不定期的举办内部艺术交流、汇课。
少儿笛子学习的兴趣培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