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8.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4.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1.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2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8.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9.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0.蝉寒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6.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8.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0.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7.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48.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4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0.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孔雀东南飞》)
3、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出师表》)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之
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作。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婆娑: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人事沧桑: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记忆犹新: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doc正在阅读: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04-28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作文700字03-21
没带校牌检讨书范文五篇06-14
2017年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事业单位招聘成绩查询【已公布】12-14
大学生机械专业的实习报告06-04
2020年山西普通高校招生外语口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11-25
[幼儿园期末汇报演出主持词结束语]幼儿园汇报演出活动主持词结束语03-29
吉林长春2019年证券从业资格报名入口:中国证券业协会09-03
加拿大移民签证申请需要录指纹吗?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