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注释。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注释]
1、知不知:注解家们一般对此句有两种解释。一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一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2、尚矣:“尚”通“上”。
3、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4、病病:病,毛病、缺点。把病当作病。
[引语]
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评析]
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明的。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在阅读这一章的内容以后,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正在阅读: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注释11-07
美国留学对本科成绩的要求,美国留学本科转学注意要点11-14
2017年吉林延边中考英语试卷11-17
过端午节日记400字三篇05-27
陕西西安2021年4月自考报名时间:3月5日-3月11日09-16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8年6月英语六级报名时间及报名条件04-11
高三励志经典寄语摘抄12-26
幼儿园中班家长工作计划下学期_幼儿园中班家长工作计划范本01-25
2016年山东青岛大学化学学科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公告04-27
感恩节作文900字:我爱你们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