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
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据了解,由于金属会对外加磁场产生干扰,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必须把身体上的金属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表、金属项链、假牙、金属纽扣、金属避孕环等磁性物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此外,戴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顺磁性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夹、支架、钢板和螺钉等,都不能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上腹部(如肝、胰、肾、肾上腺等)磁共振检查时必须空腹,但检查前可饮足量水,有利于胃与肝、脾的界限更清晰。
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塞等高风险疾病隐患。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据了解,世界上既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患者因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增高的现象。
说起电磁波,大家可能会感到一些陌生。其实,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广播、蓝牙、导航、X光机、红外体温计、射电望远镜等都是利用了电磁波技术。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它其实是一种由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相互震荡而产生的交变电磁场,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其中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而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组成的平面。
电磁波首先由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5年预测出来,而后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至1888年间在实验中证实存在。麦克斯韦推导出电磁波方程,一种波动方程,这清楚地显示出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本质。因为电磁波方程预测的电磁波速度与光速的测量值相等,麦克斯韦推论光波也是电磁波。
通常意义上所指有电磁辐射特性的电磁波是指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而X射线及γ射线通常被认为是放射性的辐射。
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且电磁波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若同一种介质是不均匀的,电磁波在其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机械波与电磁波都能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粒两象性。折射、反射属于粒子性;衍射、干涉为波动性。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电磁波具有波的波动性和粒子的粒子性,简单的说就是电磁波沿着空间以一定能量进行传播。在真空或者理想绝缘介质内传播时,因能量不会衰减,导致电磁波可以无衰减的传播。但是当电磁波在导体中传播时,因导体内存在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电磁波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电流,产生焦耳热,导致电磁波能量被消耗,从电磁波的传播被衰减。
棉花虽名为花,其实并不是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
棉花的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
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棉花的颜色分类为白棉、黄棉、灰棉、彩棉等。
棉属有四个栽培棉种组成,即亚洲棉(粗绒棉)、非洲棉(草棉)、陆地棉(细绒棉)、海岛棉(长绒棉),陆地棉成为我国的主要品种,其次是长绒棉。长绒棉纤维较长,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定产量。
棉花不仅是我国农产品中的经济作物,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此外,棉花在国防、医药、汽车工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用途,可以说,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中国的棉花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史记载,棉花传入中国主要路线有:
(1)非洲棉经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到河西走廊。在吐鲁番的晋代墓葬中发现了已炭化的棉籽,经鉴定是非洲棉。非洲棉又名草棉,质量不高,在我国已早被淘汰。
(2)印度的亚洲棉经由东南亚传入我国的海南岛及两广地区。秦汉时海南岛已经植棉生产棉布了。
(3)由印度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后汉书·西南夷传》里有关于滇南地区出产棉布的记载。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棉花从边疆地区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
正在阅读:
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综合知识点归纳10-13
2018年河南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07-09
我们班的学习天才作文350字10-05
2021云南特岗教师什么时候报名?07-20
喜迎中秋节好朋友问候短信11-05
五官大作战作文600字08-22
6月25日起网报!2023年山东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学新生入学第二次报名通知06-17
四年级写事作文:在尝试中成长400字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