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时间:2023-10-12 08:5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务员考试# #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2024年国考备考正在进行中,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今天®文档大全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欢迎大家的参考。如想获取更多国考的备考资料,请关注®文档大全网的更新。
176.jpg

1.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篇一


  散曲: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套曲)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2.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篇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过渡类型。(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篇三


  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古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基础)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是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4.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篇四


  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易燃有毒气体,是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2)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大部分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氧化氮较不活泼,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而后者有强烈腐蚀性和毒性,会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代表性污染物。在近地层中,汽车尾气、森林火灾、火山爆发、自然闪电、人工放电以及核爆炸等,均会产生臭氧。但大气中臭氧的主要来源还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4)硫氧化物:主要是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盐。主要来自燃烧含硫煤和石油等。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5.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考点汇总 篇五


  牛背雨:

  所谓“牛背雨”是“下雨隔牛背”的简称。人们用“夏雨隔牛背”来形容牛背这边有雨而那边却滴雨不下。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都知道山区天气复杂多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变化,这道梁乌云滚滚,那道梁却艳阳高照,这面坡风狂雨猛,那面坡却风和日丽,因此历来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更有人用“下雨隔牛背”来形象又夸张地描述山区相距不远,但天气却迥然不同这种天气特征。

  据气象专家分析,“牛背雨”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市高空要受冷涡(一种旋转性的冷空气大漩涡)或冷涡边缘的影响;二是要有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使气流在穿越过程中有小气旋(一种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或小反气旋(一种呈顺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生成。小气旋有利于降雨的生成和雨势增强,小反气旋则对降雨有抑制作用。

  城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牛背雨”的生成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这也是一些城市“牛背雨”日趋显著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s6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