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匡庐作者钱起还是钱珝,千家诗:钱起《江行望匡庐(咫尺愁风雨)》原文译文赏析

副标题:千家诗:钱起《江行望匡庐(咫尺愁风雨)》原文译文赏析

时间:2022-03-20 12:37:5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千家诗:钱起《江行望匡庐(咫尺愁风雨)》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江行望匡庐(咫尺愁风雨)》


  唐/钱起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注释】


  ①诗为诗人贬官抚州途中所作。


  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八寸为咫。


  ③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传殷时有匡姓兄弟结庐山上,因名匡山、庐山、匡庐山。


  ④云雾窟:云雾环绕遮蔽的洞穴。


  ⑤六朝:指建都于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庐山在历代多僧人隐修,东晋时高僧慧远曾讲道山中,盛极一时。


  【译文】


  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或


  这满眼的风雨令我发愁,庐山近在咫尺,却不能去攀登。我只怀疑那云雾遮蔽的洞窟,还栖息着六朝的高僧。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扩展阅读:人物经历


  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长于五言,词彩清丽,音律和谐。因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傲然说道:“郎士元安得与余并称也?”但是,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钱起诗作的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


  少数作品感时伤乱,同情农民疾苦。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有《钱考功集》,集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为其曾孙钱珝所作。


千家诗:钱起《江行望匡庐(咫尺愁风雨)》原文译文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T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