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9 02:0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4题,练习十八第2~5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

  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

  学生:……

  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教师:你们现在知道“第一小组的3倍”应怎样计算吗、

  学生1:求3个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学生2:也可以写成3×7=21(棵)。

  教师:你们说得都对,求3个7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请学生完成书上例3的方格填数。

  三、课堂活动

  1、第3题学生分小组,一人出示卡片(小组每人准备4张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谁说得最准确。一人出完题后交换。

  2、第4题学生完成第4题,独立完成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因为△有4个,○是△的3倍,我就画了4个○表示1份,再画了这样的2份,就有3个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个。

  学生2:因为△有4个,○的个数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个4是12个,我就画了12个○。

  3、练习十八第2~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2,3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两题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结合题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四、反思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引导学生小结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 望。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5.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Y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