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 导语】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试题【七篇】》 希望对大家考试有帮助。
阅读本文,回答下面试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一、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 )
A.称霸天下
B.王道仁政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B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参考答案:D
3.本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 )
A.梁惠王治国有方
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不同
C.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D.梁惠王愚不可及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孟子,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
参考答案:轲;子舆;战国
2.孟子所言“王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仁政统一天下
3.《孟子》一书和____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参考答案:《论语》
4.孟子在本文中认为只有____________,民才能加多。
参考答案:施行仁政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参考答案:凶:灾荒。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参考答案:加: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
参考答案:曳兵:拖着兵器。走:跑。
4.谷不可胜食也。
参考答案:胜:尽、完。
5.斧斤以时入山林。
参考答案:斤:斧头的一种。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参考答案:树:种、栽种。
7.谨庠序之教。
参考答案:谨:认真办好。
8.申之以孝悌之义。
参考答案:申:反复教导。
9.不可,直不百步耳
参考答案:直:仅,只
10.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参考答案:数罟:细密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参考答案:养活生者,发送死者,毫无遗憾,这是实行王道的开始。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参考答案:五亩的宅基地,在上面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参考答案:咚咚地敲起战鼓,双方兵器已经交接,扔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这样做而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参考答案: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后停止,拿自己只跑了五十步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参考答案: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农事收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五、简答题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实际上与邻国国君的治国方法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2.本文在结构上是围绕什么问题论述的?
参考答案:本文在结构上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
3.在本文中孟子阐述的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划分宅基,发展家畜,分配土地,加强教育,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4.最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是哪三句话?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网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日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盂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施政措施?
参考答案: 一是经济上,使民有“恒产”: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含畜禽)即是。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二是教化上,搞好学校教育,调艇人的行为准则。
(2)“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针对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针对的是土地兼并加剧、民众失去生活来源的现实。反映了孟子力图恢复传说中的井田制度的经济思想,即《孟子·滕文公上》所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制可能是乌托邦,也是一种倒退。
(3)这段话在语言上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排比
2.阅读下列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入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的描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描述,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参考答案:对比方法。
(3)这段话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喻体和被喻体。
参考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上述比喻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揭示民众饥饿而死的现实,揭露统治者归罪于自然灾害的推脱罪责的行为。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一、选择题
1.《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A
2.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参考答案:C
3.本文阐述的观点是( )
A.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无限的
B.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C.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在有限和无限之间
D.在无限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渺小可怜的
参考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庄子》共33篇,“内篇”8,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4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B.《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3和“杂篇”12,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C.《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5和“杂篇”11,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D.《庄子》共33篇,“内篇”7,相传为庄周所著,“外篇”16和“杂篇”10,是庄子的门人和后学所著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庄子》亦称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参考答案:《南华经》;道
2.庄子,名____________,后世将他与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周;老子;老庄
3.庄子的主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无为
4.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5.本文在整体构思上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与__________对话的寓言故事。
参考答案:河伯、北海若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们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不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这段话实写了哪两种自然界景物?虚构了哪两个神话人物?
参考答案:黄河和北海(今渤海)。河伯和北海若(河神若)。
2.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庄子文章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参考答案: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3.这段话说明庄子文章说理时常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对比方法。
4.写出由这段文字概括出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原来的意义。
参考答案:“望洋兴叹”:河伯仰视着北海若而发出感叹;“贻笑大方”:被懂得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参考答案:A
2.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批评冉有,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具体事例
B.历史事实
C.至理名言
D.科学公理
参考答案:C
3.“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出自( )
A.《孟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4.“祸起萧墙”这一成语来源于( )
A.《孟子·梁惠王上》
B.《庄子·养生主》
C.《论语·季氏》
D.《墨子·非攻》
参考答案:C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比拟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
参考答案:语录
2.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参考答案:丘、仲尼、春秋、儒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仁
4.“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毁于椟中。”
参考答案:虎兕 龟玉
5.《季氏将伐颛臾》体现出孔子关于治国以礼、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为政以德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参考答案:把……作为
2.无乃尔是过与?
参考答案:岂不、恐怕
3.是谁之过与?
参考答案:通“欤”,语气词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参考答案:危:站立不稳。颠:摔倒。
四、翻译题
1.何以伐为
参考答案: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则焉用彼相矣
参考答案: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个助手呢?
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参考答案:远方之人还不归附,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参考答案: 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啊!
五、分析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夫子”指何人?“由与求”与“夫子”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夫子”指季氏。由(子路)与求(冉有)足季氏的家臣。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指何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指攻打颛臾一事。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指代战争。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可以压缩成哪一个成语?这句话中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成语:“祸起萧墙”。修辞方法:借代,以“萧墙之内”代指鲁君(古代只有人君宫内有萧墙)。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一、选择题
1.本文哪一个自然段体现了作者对于“大道行于天下”之时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
A.第一自然段
B.第二自然段
C.第三自然段
D.第一,二自然段
参考答案:A
2.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社会清平安宁(2)人们安居乐业(3)人们各自为一己私利(4)各有所养(5)*恶不兴
A.(1)(2)(4)(5)
B.(1)(3)(4)(5)
C.(2)(3)(4)(5)
D.(1)(2)(3)(5)
参考答案:A
3.孔子对“小康”社会的描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人们丧失和睦(2)*恶不兴(3)战乱纷纷(4)人们功于心计(5)人们各为己利A.(1)(3)(4)(5)
B.(2)(3)(4)(5)
C.(1)(2)(4)(5)
D.(1)(2)(3)(5)
参考答案:A
二、词语解释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参考答案:货:财物,物质资料。弃:遗弃,抛弃
2.城郭沟池以为固。
参考答案: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
3.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参考答案:殃:祸殃。小康:康,安。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
三、翻译题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参考答案: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共有,推选有贤德和有才能的人参与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友爱和睦。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参考答案:因此邪恶的图谋自然闭塞而不能兴起,盗窃抢劫的恶行自然不会发生,因此外门不用上栓紧闭,这就是大同世界。
3.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参考答案:他们用礼表明道义,用礼考察诚信,辨明过错,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报刘一丈书》
D.《答司马谏议书》
参考答案:A
2.《谏逐客书》谏的对象是( )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惠王
D.秦二世
参考答案:B
3.本文中,作者先列举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广招人才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参考答案:A
4.《谏逐客书》中“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偶
B.排比
C.比喻
D.层递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李斯是_________代文学家。
参考答案:秦
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_________。
参考答案:《史记?李斯列传》
3.“非秦者王,为客者逐”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偶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_________;河海不择细流,故能_________;王者不却众庶,故能_________。”
参考答案:成其大,就其深,明其德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参考答案:使动用法:使……来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参考答案:乐于为国效力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参考答案:同“纵”,合纵
4.强公室,杜私门。
参考答案:堵塞,杜绝
5.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参考答案:攻取
6.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参考答案:适于观赏
7.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参考答案:邪正,是非
8.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参考答案:借给;赠予
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参考答案:所用……的方法
10.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参考答案:同“悦”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参考答案:所以泰山不推让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大;河海不选择水的大小,所以能成就它的深。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参考答案:我听说土地广阔的国家粮食就会多,国家大了人口就会多,兵器精良则士兵勇敢。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参考答案:现在竞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来使诸侯成就功业。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参考答案:假如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宾客而不吸纳他们,疏远志士而不重用。
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参考答案:这不是统治天下制服地方诸侯的方法。
五、简答题
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谏逐客书》中的“逐客”事件发生在哪一国?什么时问?
参考答案:秦国秦始皇十年。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一、选择题
1.《陈情表》是一篇( )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答案】D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
A.李斯《谏逐客书》
B.李密《陈情表》
C.李清照《声声慢》
D.曹操《短歌行》
【答案】B
3.《陈情表》中“结草”典故出自( )
A.《国语》
B.《战国策》
C.《诗经》
D.《左传》
【答案】D
4.我国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 )
A.《文选》
B.《乐府诗集》
C.《曹操集》
D.《战国策》
【答案】 A
二、填空题
1.本文是李密写给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答案】晋武帝 奏疏
2.李密采用了__________文体方式,文章的艺术特色是__________。
【答案】骈文 散文结合,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3.日薄西山__________。
【答案】气息奄奄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
【答案】急于星火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 成人自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答案】福分浅薄儿子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答案】缠绕草垫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答案】像臣这样去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答案】只是因为
6.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答案】任官,免旧职任新职
7.若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禀报请
8.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怜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答案】 外面没有勉强称得上的近亲,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僮仆,形单影只,只有自己的影子为伴。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臣私心里,不愿废弃对祖母的侍奉而远出为官。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希望皇帝陛下您能可怜我愚拙的诚意,听从臣下这小小的意愿。
阅读本文内容,回答下面试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一、选择题
1.北宋诗*新运动的主要是( )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韩愈
【答案】B
2.本文得出了怎么样的反天命历史观,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B.民本思想
C.关心天下百事
D.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答案】A
3.“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尚书》
【答案】D
4.下列论说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答司马谏议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谏逐客书》
【答案】C
二、填空题
1.欧阳修,字__________。
【答案】永叔
2.北宋诗*新运动的是__________。
【答案】欧阳修
3.欧阳修的作品集主要有__________。
【答案】《欧阳文忠公集》
4.在本文中,作者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
【答案】“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答案】推究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答案】祭祀
3.请其矢,盛以锦囊。
【答案】取出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这里泛指绳索;用木匣装起来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全都;不能,无法
6.智勇多困于所溺。
【答案】迷恋的人或事物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当他俘虏了燕王父子,用带子捆绑起来,把梁国君臣的人头盛在盒子里……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
【答案】倘若忧虑劳苦,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只能够断送自己。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天下的英雄都不能和他相对抗。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杀身亡国,被天下人讥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答案】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小事累积形成的,而智慧和勇气往往被他迷恋的东西所困扰消磨。
五、简答题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伶官”指什么人?这种人和文章中提到的后唐庄宗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伶官指在宫廷中授有官位的演艺人员。庄宗灭梁后,宠用伶人,纵情声色,朝政日非,后庄宗终因伶人作乱而国破身亡。
2.《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了哪些史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答案】这篇文章引用了唐庄宗宠幸伶人而招致灭国忘身的史实论据,总结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以及“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经验,指出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主要决定于人事,表现了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卓特识见。理论论据是《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得益”。
六、分析题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这段文字是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
【答案】说明国家的兴盛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即文中所说“皆自于人”。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观点的?
【答案】两个方面:一是后唐庄宗兴国的史实,一是庄宗覆亡的史实。
3.这两个方面构成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构成对比关系
4.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两句话是哪两句?
【答案】“可谓壮哉”和“何其衰也”。
5.这里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别?
【答案】属于事实论据。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试题【七篇】.doc正在阅读: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试题【七篇】01-27
2023年四川自贡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Word版)06-17
微信朋友圈狗年十字春联04-07
我的妈妈作文350字08-04
少儿必背的地理知识精选04-10
熟视无睹作文700字06-16
初一写中国梦作文600字:畅享中国梦11-17
[幼儿园保育员下学期工作计划怎么写]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计划怎么写【三篇】06-15
2020年12月新疆英语六级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2021年2月26日起】09-19
2011年7月浙江省自学考试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真题(Word版)10-10
忐忑的一天作文600字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