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戎昱古诗_戎昱代表古诗《咏史/和蕃》原文译文赏析

副标题:戎昱代表古诗《咏史/和蕃》原文译文赏析

时间:2022-04-07 15:5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这首诗,诗人反对以屈辱为条件去暂时求得国家安宁的和亲政策,无疑是正确,有见地的,体现了崇高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思想。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戎昱代表古诗《咏史/和蕃》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咏史/和蕃》


  唐代:戎昱


  汉家青,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译文】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


  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友议》


  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


  计拙:计谋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


  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


  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


  辅佐:辅助。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抒历史。翻开汉王朝的历史,里面记载着很多的和亲与通婚之事。如汉武帝刘彻将细君嫁到乌孙王国,汉元帝刘奭把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等。这种和亲或通婚政策并没能阻止大汉王朝的衰败,挽救它江河日下的颓势。由此可见,这种计策是极其短见和拙劣的。这里其实是以汉喻唐。他在这里回顾了历某些“和亲”政策的教训,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表明了对执行这种政策的鲜明态度。


  颔联单刀直入,诗人在这里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的稳定在于君主的圣明,大臣的贤能,而将一个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和亲或通婚的女子身上,那是靠不住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实施这种和亲政策,正暴露了君王的昏庸、将相的无能。诗人洞察和亲政策的虚弱,表现出了识见的高远和对时局的忧虑。


  颈联鞭辟入里,揭露实质。目睹当时的社会事实,诗人痛心疾首,诗人对唐王朝采取这种屈辱的和亲、通婚政策,意欲求得天下太平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在此直接大胆地给它敲响了警钟,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可耻和屈膝投降本质揭露无遗。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讽刺了唐王朝所谓的国家重臣的庸懦无能,感叹当今朝廷缺少真正得力的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最后两句作者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宏大深广。


  这首诗,诗人反对以屈辱为条件去暂时求得国家安宁的和亲政策,无疑是正确,有见地的,体现了崇高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思想。当然,至于历和亲政策的得失,要具体分析,如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远嫁南匈奴,对促进民族和睦,边境安宁,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作者多次参加边庭幕府的征讨活动,对国家民族命运非常关切,坚决主张抗击外族侵扰。


  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朝故事来讥斥唐代君王同样的做法,诗意显露,态度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讽谏作用。语言朴素凝练,通俗易懂,感情激昂痛切,真实动人。由于感情上愤懑激越,所以这首诗的缺点也就在于过度直露,缺少含蓄之美。


  扩展阅读:《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赏析】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胡三省注:“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警急而举烽者也。”


戎昱代表古诗《咏史/和蕃》原文译文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c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