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案例分析题]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案例分析

时间:2023-03-12 12:4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生入园,长假过后,甚至周末返回幼儿园,有些幼儿都有“不想上幼儿园”的念头,家长们为此困惑不已,幼师们也为此烦恼。其实,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在幼儿园被同伴欺负了,也许是被老师批评了,又也许是找不到玩伴…以下几个案例可以揭开我们心中的疑团,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一、“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案例背景
1、间接背景: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园开展“幼儿快乐情感培养”课题研究已近两年,本课题关注的是孩子在园生活是否快乐,在一日活动中是否“乐于运动、增强体能;乐于表达、喜欢交流;乐于交往、学习合作;乐于观察、大胆探索 ;乐于体验、敢于表现 ”
。然而,当我们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意识增强后,不难发现一日生活中孩子的各种拒绝行为与消极情绪。
为此,我们从孩子消极情绪产生的成因分析入手,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防止和消除幼儿不良情绪行为,激发幼儿快乐情感,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分析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理论素养与解决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实践能力。
2、直接背景:
“不”这个词,是用来表示拒绝,否定或反对的态度。其实,入园前1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说“不”,而且经常是你说什么他都说“不”。
理学专家研究表明,这是孩子独特的表示自立的正常方式。幼儿开始说“不”,是其形成“自我认识”的开端。
进入幼儿园3至6岁的幼儿都拥有自己多元化的个体需求。当幼儿园集体生活里的某些事或某些要求与其个体的兴趣、需要和愿望等不一致时,幼儿就会产生抵触、对抗、拒绝、生气、哭闹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伴随幼儿在园生活的拒绝性语言有很多,如“我不和你玩、我不想说、我不爱吃、我不要去……”。其中,“我不想上幼儿园!我要回家!”不仅是新生入园焦虑情感最典型的表达方式,也是幼儿三年在园生活中常使用的拒绝性语言。
二、“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案例再现
案例1:我不去,我不去
早晨,我刚进园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夹杂着“我不去,我不去!” 的嚎啕大哭声。是哪位幼儿拒绝入园?
我回头一看,竟然是我班的小雅。她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双手死死地拽着她外婆的裤脚。她可是个乖巧的女孩,今天怎么了?我上前询问原因,她外婆无奈地说:“不知怎么回事,这个星期以来,她在家反复说‘不想上幼儿园!’”
“可她在幼儿园的表现都正常呀,小雅和老师、小朋友也相处得挺好”。见我们在交流,一旁的哭声渐小。我转身抚摸着小雅的头,笑着对小雅说:“小雅,不哭时多可爱啊!先和老师到班上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慢慢和老师说,好吗?”性情乖巧的小雅勉强和我回到班级。
经过与小雅的交谈,我了解到她是害怕在幼儿园午睡。原因是老师不允许她小便。带着疑惑我询问了管理午睡的保育员张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小雅午睡时,因小便频繁,约10分钟就要上厕所一次,张老师以为小雅是以此方法逃避午睡,所以没有同意。
小雅在家是否也会有小便频繁的现象?我决定去家访。家访结果:小雅在家表现一切正常。
这是为什么?我和保育员一起分析认为:导致小雅小便频繁的原因是害怕在幼儿园午睡。针对小雅的情况,我和保育员决定:首先,这段时间允许家长来园陪伴午睡,以减轻小雅对在园午睡的紧张焦虑;其次,下阶段不要求小雅按集体常规准时上床入睡,同意小雅选择自己喜欢的安静游戏,但要求小雅同意家长不来园陪伴,尝试独立午睡;同时,我们三位保教人员常与小雅个别交流、给予更多的关爱,建立起亲密友好的师幼关系。一个多月后,小雅有了明显的转变,由不愿意上床,到愿意上床坐着,逐渐到能与同伴一起按时午睡,小便频繁现象也自然得到改善。
案例2: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要回家
早上,婷婷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愿意跟老师问好,好像“小媳妇不敢见公婆”似的。她平时都能主动大声地向老师问好,今天怎么了?妈妈推推他,示意婷婷“妈妈该走了,你去跟老师”,可她坚持躲到妈妈身后,就是不愿意来到老师身边。我赶紧走上前,蹲下身问:“婷婷过来吧,让老师看看,今天怎么了?”她“哇”的一声哭了:“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要回家。”
她妈妈告诉我:“今天婷婷不知道为什么,早上就不愿意来幼儿园,在家里就哭过了,这孩子……”我心里想,一定有原因,就拉着婷婷的手,温柔地说:“来吧,婷婷,告诉老师你怎么了?”我顺势从她妈妈手里将婷婷抱过来。她妈妈就走了。我把婷婷抱到活动室,她还是不停的哭,不断地挣扎要:“妈妈!妈妈……”。我猜测婷婷哭的原因……
于是,我一脸认真的样子,问她:“我知道你为什么哭了,你听我说说好吗?” 她还是不听,还是那么犟地继续哭闹。“你先听我说,要是我说的不对你再哭行吗?”
她渐渐安静下来,我知道我的暗示起到作用,便蹲下温和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因为昨天打了东东,老师对你生气了,今天你就不愿意来幼儿园才哭的?”
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愣了一会儿,大声说:“是!”
我又说:“老师批评你了没有?”
“没有。老师生气了!”
“老师是生气了,但之前老师有没有说自己的小手在没有经过小朋友同意时不要乱碰别人?”
“说了!”
“那东东对你生气了吗?”我追问。正好东东在旁边洗手,我让婷婷问了一下。东东说:“现在我不疼了,我已经原谅你了!”
婷婷这才停止了哭声。
我高兴地说:“已经原谅你了,因为是你不小心,你还哭吗?”
“不哭了。” 婷婷扭捏着。
“那你笑一个,亲我一个!”我把脸凑上前去。
婷婷果然像往常一样笑了,搂着我亲了一下,然后高兴地去洗手了。看着她奔跑着挤进班级小伙伴中的背影,我摇摇头,开心地笑了。
案例3:都怪你
早上,强强的妈妈着急地走进教室,告诉我强强不肯上幼儿园。我急忙上前询问:“强强,今天怎么了?”
强强扯着妈妈的衣襟低声说道:“都怪你,都是你不帮我制作心形卡!”
“是呀,老师昨天要求每位小朋友回家和妈妈一起制作心形卡。今天有完成任务的可奖励一张小奖状。可是,妈妈为什么不帮助你呢?”我亲切地询问。
“妈妈不相信我,说老师又没有通知,以为我在骗她!” 强强一脸的不高兴。
“哦,那你得好好跟妈妈说说啊。老师就是这样通知的,想了解小朋友能不能完成老师交代的口头任务。”我并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家长。
这时,一旁认真倾听的妈妈连忙表示误解了强强,并向强强道歉:“宝宝,对不起,是妈妈误解了你!”
我亲切地对强强说:“老师知道你今天没完成的原因,小奖状给你留着,晚上,你回家再和妈妈补做,好吗?明天奖给你!”
强强破涕为笑,和妈妈道别,一蹦一跳地走进活动室。
案例4:他们不跟我玩
晓晓是我们班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今天早上来幼儿园拽着奶奶的衣服不肯松手,并且边哭边喊着要奶奶早来接。我牵过晓晓安慰他说:“晓晓是个乖孩子,奶奶早点来接,啊。”我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转移他的注意力,“晓晓最喜欢玩打陀螺的游戏,老师陪你玩好不好?”晓晓边抽噎边点头。
我继续问:“你天天来幼儿园都很开心,今天为什么不想来呀?”
“文文抓我的脸,还叫亮亮不要跟我玩!”晓晓满脸怨气。
“你跟文文不是好朋友吗?”……
原来晓晓来园闹情绪的原因是昨天与文文争抢陀螺玩具时发生纠纷。文文把晓晓的脸抓了一下。晓晓今天就采取消极回避的方法。唉,现在的孩子!
我还是找来文文,仔细询问昨天纠纷事件的来龙去脉。嗯,何不围绕“文文的解决办法好不好?一件玩具大家都想玩时该怎么办?”的话题开展谈话,“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经过谈话,小朋友们一致认为不应该采取争抢打架的办法,还提出了小朋友自己的解决办法:自己先玩一会儿,再让给别人玩;用锤子、剪刀、布的方法决出玩的先后顺序;等别人玩后我再玩……多好啊!我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办法,并问晓晓和文文:“下次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知道了。对不起,晓晓!”文文主动向晓晓认错。
“没关系!”晓晓拉着文文的手说。
“啪啪啪”孩子们鼓起掌来……
三、“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成因分析
当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理由,但幼儿找理由的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什么?从以上四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拒绝来园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是丰富的、多元的。
(一)源于自己——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 情绪焦虑消极回避
案例[1]幼儿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吃饭、穿衣、要独立午睡。这些基本生活技能尚未熟练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特别是生活节奏更紧凑、更规范时,便感到紧张、焦虑与不安。案例中的小雅是个依恋感强、独立性差的孩子。据家长反映:小雅睡觉从来需要妈妈陪伴,否则无法入睡。因此,对园里午睡的适应成为小雅入园生活的障碍。大凡自立能力弱、独立性差的孩子,入园后焦虑期、适应期会更长些,并且情绪起伏、反复较大,除了哭闹、表面拒绝等言行外,严重的还会发生发烧、神经性尿频、睡觉做恶梦等现象。此外,孩子到了幼儿园,必须遵守团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与人分享,吃点心、玩玩具也得轮流排队,让孩子觉得到处都是限制、约束,觉得幼儿园不好玩,便以“我不想上幼儿园”来逃避。
(二)源于老师——老师的言语无意伤害了幼儿
案例[2]反映的是幼儿为了维护自尊所采取的心理回避。案例中的教师虽没有在全班幼儿面前刻意批评他,但老师随口的一句“你怎么又这样啊?”却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婷婷因害怕家人指责,回家又不敢对家人说。所以就找借口说:“想妈妈,不想上幼儿园!”
可见,幼儿年龄虽小,却也心思细腻。有时,大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动作,却对幼小稚嫩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现在的孩子在赞扬声中长大,常被父母长辈哄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抗挫能力很弱,批评不得。
(三)源于家长——家长不配合,幼儿未完成任务担心老师责备
案例[3]让我们看到由于家园缺乏沟通,家长不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错怪孩子,将自己的错误判断“老师没通知,你在骗我”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因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得不到奖励产生沮丧、失落、生气等消极情绪。于是来园时与家长产生对抗心理,用不愿意进班级为“砝码”与家长较劲。
(四)源于同伴——幼儿因与同伴纠纷而排斥幼儿园
案例[4]告诉我们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是引发晓晓不愿来园的主要原因。晓晓与文文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各自都以“想独自玩陀螺”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当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就带着过激情绪甚至攻击性行为“抓、推”解决争抢玩具的纠纷。因未能正确解决玩具纠纷问题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他第二天来园的积极情感。
四、应对“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教育策略
幼儿快乐来园,是奠定幼儿一天快乐生活的情感源泉。要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如何让幼儿消极回避、被动来园的情绪得以化解,快乐来园,教师应该做到:了解成因在前,寻找应对教育策略在后。
首先是接纳、允许
我们要正确对待幼儿不想来园的现象。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其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不同,其兴趣、需要、能力等方面也各有差异。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愿望、要求强加给幼儿,而应以宽容与接纳的心理,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允许幼儿存在不来园的消极情绪,切忌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幼儿,用权威强行转变幼儿。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当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幼儿产生不来园的消极情感、态度时,正是促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研究幼儿,以不断调整师幼关系,帮助幼儿保持情绪安定,愉快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教育契机。
其次是顺应、疏导
我们要帮助幼儿积极改善来园消极情绪,就应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对症下药,有效减少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感。做到顺应幼儿的个体需要,尊重其以独特的方式、适宜的速度、个体的经验来适应幼儿园生活。面对幼儿来园消极情绪,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消除或减轻入园的心理障碍,引导幼儿主动尝试并学习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师幼关系,同时练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幼儿园生活。
第三是共育、转变
要有效转变幼儿来园的消极情绪,仅靠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不够的。老师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也应本着尊重、理解、合作的原则,做到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分析寻找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开导、引导、规劝等。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时,需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长既不能采用简单恐吓的方法迫使孩子上幼儿园,也不能因为孩子哭得很伤心就于心不忍、迁就,更不能以“幼儿园不上也没有什么关系”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消极妥协孩子不上幼儿园的要求。应当与幼儿园的教育要求一致,做到坚持接送,与教师一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餐饮、盥洗、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并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使孩子排解心理上的障碍,变“我不想上幼儿园”为“我想上幼儿园!”,为孩子美好的一生奠定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幼儿不上幼儿园的消极情绪,关键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的一份爱心和责任心,取决于成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只要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做到家园一致、老师家长一致,“我不想上幼儿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怎么办案例分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N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