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师《回乡偶书》]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副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29 18:2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 导语】《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

  原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2、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3、衰:疏落。

  4、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古诗赏析: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

  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回乡偶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一、导入新课

  运用图片的对比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时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直爽,豁达健谈。他写的诗新巧自然,淡而有味。

  三、诗歌背景

  天宝初,因朝政日非,诗人请求退隐,得以返回故乡。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四、朗读正音

  偶(ǒu)

  鬓(bìn)

  衰(cuī)

  (shuāi)衰弱。

  五、翻译分析

  我在少年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六、课堂提问

  请问“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问”能不能改为“请问”?不能。“笑”字在这里既体现出了儿童的礼貌,又能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浪漫的好奇的特点。所以不能改。

  七、中心思想

  这首诗作于作者辞官后告老还乡,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的感慨。在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逶迤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该诗还体现了作者不忘故土热爱家乡的好品质。本篇抒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喜悦和感慨,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眷恋和深情。朴实亲切,回味无穷。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学反思

  当我教完《回乡偶书》这节课后,我为孩子的表现感到很欣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备课的时候,很多教学设计我唯恐孩子们不能如我设计的那样去感悟。比如这首诗表达的是贺知章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同时也伴有淡淡的忧伤。作者的喜悦之情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践还能很直观地感受得到,可是最关键的是这首诗写得较为含蓄,要是要领会作者的那种忧伤、百感交集之情可有点难度了。我在备课时也预想的到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如何让他们去感悟这种“忧伤之情”呢?我决定从古诗中的“客”入手。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孩子们把贺知章当做“客”?

  2、贺知章真的是“客”吗,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课前预想孩子们肯定不会回答的很正确,可是在课堂上孩子却思维活跃,能紧扣古诗和文中插图去思考问题,还有的孩子的能结合自己生活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群二年级的孩子的出色的表现令我佩服不已,孩子在本节课竟然能深刻的领悟到作者内心隐藏的感慨。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学会放手,相信孩子们,其实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思考的角度比老师还要广,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jVZ.html